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村庄志|以多元产业为弦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盐津县庙坝镇黄草社区产业发展侧记

 2025-09-06 12:14  来源:昭通新闻网

航拍黄草社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漫过连绵的山脊,盐津县庙坝镇黄草社区的牛栏里传来一阵“哞哞”声,一只只健硕的肉牛正悠闲地咀嚼着草料。竹林间,乌骨鸡群如墨点般在晨光中游动。山坡上,200亩猕猴桃藤蔓攀满支架,青果初结。田垄间,鲜食玉米挺立着饱满的果穗,翠叶迎风舒展。黄草——这个曾静卧在群山褶皱里的社区,正以多元产业为弦,奏响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黄草社区的产业画卷,落笔于脚下的土地,着色于村民的期盼。紧扣盐津县“125”发展规划,借“高铁小镇”建设之东风,这里正铺开一幅多姿多彩的产业图景:竹林深处,6803羽乌骨鸡自在觅食;栏舍内,215头肉牛膘肥体壮;1.7万亩竹林在涵养生态的同时悄然积蓄着绿色财富。这些数字背后,是产业根基的不断夯实,更是村民迈向富裕的坚实阶梯。

产业的土壤一旦丰沃,提质增效的探索便如春水奔涌。山金期货有限公司注入的10万元帮扶资金,恰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这片土地。社区干部卷起裤腿走进田间地头,耐心地为村民讲解鲜食玉米的种植技术。从播种到管护,从采收到销售,他们像呵护幼苗一般,守护着村民朴素的愿望。当100亩甜糯玉米泛起绿浪,即将迎来的丰收不仅映亮村民的笑脸,还将带来每亩千元的增收,并将为村集体积攒下10万元发展资金。与此同时,“党建+电商”模式悄然赋能,村干部化身“云端卖货郎”,指尖轻点间,家乡的竹笋、水果便翻山越岭,直达远方餐桌,一年为村集体增收近15万元。2025年,黄草社区试种10亩西双版纳拇指玉米。云南沃根泥克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保底回收承诺,让田垄之上又多了一份增收保障。

基地里长势喜人的猕猴桃。

产业发展凝聚着引路人的汗水与心血。致富带头人李佳才的故事,在黄草社区早已传为佳话。依托社区“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他精心培育的猕猴桃梦想,终于在二坪片区的坡地上落地生根。200亩果园里,藤蔓交错,毛茸茸的果实挂满枝头。越来越多的乡亲被这份“甜蜜事业”吸引,纷纷加入种植队伍,共享发展红利。社区第一书记更是亲力亲为,线上线下奔走呼吁,为这些山间珍宝倾情代言。

黄草社区的实践,恰似一曲多声部的山歌,传唱着乡村振兴的朴素真理:党组织是深扎大地的根系,通过精密的组织脉络,温柔而坚韧地滋养着每一株产业新苗。从肉牛栏舍到乌骨鸡场,从浩瀚竹海到猕猴桃园,从甜糯玉米田到拇指玉米地,每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都凝聚着基层组织的智慧。电商东风“叩”开山外市场,帮扶资金无声润泽田野,致富带头人如星火汇聚成炬,照亮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暮色渐浓,晚归的农人赶着牛群走过田埂,满载玉米的货车驶出大山,电商服务站的灯光依旧明亮。在这片土地上,产业兴、百姓富的故事仍在续写。黄草社区,这方隐于乌蒙山深处的小天地,正以多元产业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宣纸上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幸福图景。山风过处,产业发展的协奏曲愈发嘹亮,吟唱着从蓝图走向现实的温暖旅程,应和着时代的脚步,一步步融入寻常巷陌的烟火日常。


通讯员:黄成元  邱琴


一审:罗 丹  一校:黄成元  二审:郭 倩
二校:沈艳琼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黄成元  二审:郭 倩
二校:沈艳琼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盐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