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镇雄:“一老一小”民生温度丈量社会治理新高度

 2025-04-10 14:4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镇雄县,一场关于爱与陪伴的温暖实践正在展开。通过创新社工服务、教师结对帮扶、政府机制保障等多维举措,这个地处乌蒙山区的县城为1.04万余名留守老人和3万余名留守儿童撑起温暖晴空,让银发笑颜与稚嫩童声交织成基层治理的暖心画卷。

银发重拾童趣  生命长河留痕


“这是啥子?耳朵。哈哈哈,这是嘴巴……”在镇雄县南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李顺宽老人和邻居们在社工的带领下玩着童年游戏,皱纹里盛满笑意,“我们七八十岁的这些老人家,在社区里像重返了小时候一样,学插花,捉迷藏,还有做游戏,我感到很幸福,这种生活确实好,对老年人比较关心。”

为了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这个省级社会工作示范站创新推出“生命长河”服务。社工们通过入户访谈,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经历,历时数月梳理他们的人生故事,制作成图文卡片,送给老人。“主要是陪伴老人们,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倾诉对象。”镇雄县南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陈惠林表示,开展“生命长河”服务还能为老人们提供心理支持,让他们意识到在自己的人生长河里面还有这么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在回溯人生长河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意义。

“她们来陪我们摆龙门阵,不经意又混一天了,她们走了我就发觉那天开心多了。”文德苑社区的李朝芝老人感慨,这样的陪伴很舒心。

教师化身“家长”  舌尖心间双温暖

傍晚时分,新村社区的罗先琼老师家飘出阵阵饭香。这个“教师夫妻档”的小家,是班上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在这里就有家的感觉。”学生徐钰彤边做作业边说,她放学了就会自己来罗老师家,罗老师会做饭给她们吃,还会辅导她们的作业。

“罗老师像妈妈一样。”学生余泽丹更喜欢这个家。

“孩子们爹妈都在外边打工,我们看到这些娃娃,希望他们多学点知识。”罗老师的丈夫朱家朝变着花样地做孩子们爱吃的饭菜。“他们喜欢吃洋芋,所以每顿都会做洋芋,我家瘦肉腊肉是管够的。”

“人们常说老师就像妈妈,我不帮助他们,谁来帮助他们。”在一旁跟丈夫一起忙着张罗饭菜的罗先琼老师说,作为老师,只要了解到孩子们的情况,都会第一时间帮助他们。

罗先琼老师所在的文德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建学校,全校2000多名学生中有565名留守儿童。“每名留守儿童都有这样的‘校园爸妈’。”校长周丽告诉记者,针对这些留守儿童,学校建立三级帮扶机制,因生施策,“学校实行挂钩制,校领导挂到年级,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挂钩学生个人,确保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帮扶。”

制度组合拳托底民生

作为云南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县,镇雄县通过打好“制度+平台+人员”组合拳,建立“结对关爱”机制,明确托管代理、包保、监督三方责任,建成5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262个村(社区)儿童之家,让1万多留守老人和3万多留守儿童“有人管、有人问”。“从去年开始,涉及未成年和留守老人的相关问题明显下降。”镇雄县副县长熊慧表示,镇雄县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对“一老一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方式,“实行全过程的关爱帮扶,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

从白发苍苍的笑颜到孩童作业本上的笔迹,镇雄县正用民生温度提升社会治理新高度。在这片乌蒙山深处,关爱已成为最动人的发展底色。


记者:苏燕  杨芳  孙贵波  安德立  通讯员  程洪  程芳  文/图

一审:陈忠华  一校:苏 燕  二审:聂学虎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忠华  一校:苏 燕  二审:聂学虎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一老一小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