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文苑 | 人间有味是清欢

 2023-05-10 10:51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异乡人最敏感的总是味蕾,一切都可以苟且,家乡的味道不能。”——《舌尖上的中国》

“广厦千间,夜寝不过六尺;腰缠万贯,日食不过三餐。”纵然游子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悠悠青春已于新一年翻滚的灶火中转瞬即逝,华夏人民仍生生世世守着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使世代繁衍的“味觉密码”得以继续流传,并渐渐酝酿成中国式人生的浓厚乡情。一呼一吸中,一饮一啄间,是乡愁之树根根脉脉指向家的方向。

我记忆中的乡愁,便是那些与季节应景而生的时蔬。《礼记》中有言:“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在阳气多发的春天,无数萌发着嫩芽的时蔬被端上桌,比如香椿。从我记事起,家乡这片土地上就生长着香椿。对于家乡人来说,椿树不仅能提供难得的美食,郁郁葱葱的椿树林更是纳凉的好去处。每年春天,当香椿芽吐露新芽,村子里就热闹起来,一群孩童或手持长竿,或直接上树“比武”,或在树下张望,随时准备飞奔迎接树上落下的香椿。大家分工合作,摘完了这家又跑到下一家,最后,每家中午的饭桌上,便都有一份只属于这个季节的新鲜时蔬。几天时间里,村里的香椿就被孩子们掰完了,不过不用担心,香椿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出几日,新芽又会长出来,大人们总说香椿是越掰越旺的。在采摘香椿这件事情上,孩子们可以尽情展露身手,但是,大人们严禁掰折小树上的香椿,他们说这是小椿树正在“长树”,禁不起攀折,保护好新苗,才能让椿树林成长壮大,才能让更多人尝到这道春天的珍馐。

“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香椿芽以清明前后采撷最为鲜嫩,过了谷雨,芽老而梗中多丝,不宜食。香椿在开水锅里稍煮,切丁加盐,与豆腐丁相拌,浇入陈醋,清油炝了凉调,是春天上好的佐餐菜肴。亦可同鸡蛋热炒,蛋香跟菜香混在一起,闻一闻都解馋。那个时候,母亲的厨房古朴而温热。小半勺油浇进灶上的锅,母亲迅速在粗壮的木头砧板上剁着香椿,香味就争先恐后地喷出来。香椿剁得越细碎,香味越浓厚。一个一个鸡蛋滚到碗里,红彤彤,暖洋洋,筷子拌着盐粒,当当地撞击着瓷碗……

香椿味美也难得,椿树须得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为新芽的萌发积蓄能量,香椿长在“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古老椿树上,采摘颇要费些周折。家乡人们把香椿称为“椿尖儿”,与“春天”谐音,有着极其深远、独特的含义:当香椿芽端上桌的时候,就是一年一度春天里农忙的日子。而农忙耕种之余从田野间挖回来的野菜、村落房舍旁采回来的椿尖儿,作为一道道美味的山珍佳肴,其原生态、纯天然的味道和营养犒劳着大家的味蕾,是春天对大家辛苦劳作的褒奖。

除了香椿,幼叶拳卷的蕨菜、白生生的槐花和折耳根、嫩绿的野茼蒿等都是人们喜爱的早春美味,生长于朝露,采摘于乡野,兜售于集市,烹调于百姓家,跳动于舌尖味蕾。一草一木,皆是生活;一蔬一饭,皆有动人滋味。

作者:孔 竣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文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