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龙舞

 2023-01-06 09: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腊八节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汉族传统大年的重头戏——“汉族龙舞”也即将上演。

龙灯,是汉族的民间传统舞蹈。镇雄龙灯历史悠久,是镇雄汉族舞蹈中的精华,具有保护和挖掘价值,在镇雄县乌峰、大湾、泼机、母享、罗坎、牛场等乡(镇)流行。龙灯原叫“龙舞”或“舞龙”,这表明它具有舞蹈性质。一般来说,每到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都要耍龙灯,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灯节,因此龙舞又叫龙灯。此种舞蹈多在广场、街道、庭院表演,在浩浩荡荡的龙灯队伍里,前边有牌子灯、鱼灯、虾灯、蟹灯、乌龟灯等,接踵而来的自然是庞然大物的龙灯了。

据《镇雄州志》记载:“自初八至十六日,城中烧灯张乐,人家植竿于门,悬挂天灯,市肆箫鼓喤目舌,爆竹喧震,杂戏呈耀,衢路汉夷相率走观,欢声动地。乡里多演龙灯,逐处跳舞……”说明在清代乾隆年间,镇雄已盛行龙灯了。

镇雄的龙灯分为以下几种——

火龙,一般多在春节期间演出,用竹扎龙头、龙尾、龙身,用绵纸敷上再绘制图案,然后披上画有彩色图案的布制龙皮,中间是用铁夹夹上裹有硫黄及桐油的捻子,点燃即成火龙,多数在夜间玩耍。耍火龙时除鞭炮、焰火外,还要有铁水花等。

彩龙,制法与火龙相同,只是龙灯的形体较小,而且龙节内不点捻子,舞龙时一般在春节期间的白天,多用黄烟、鞭炮。

水龙,有的又称草龙,龙头、龙身和龙尾用竹扎成空圈后再捆上松毛,过去耍水龙多在干旱的四、五、六月,耍时每家均用水来泼,祈求神龙降雨,给大地带来丰收。

板凳龙,是用彩布将一长条木凳扎龙头、龙尾,以三人一条,由五人、七人、九人同舞。

无论火龙、彩龙、水龙、板凳龙,一般均有两个龙宝,即一个红宝,一个蓝宝,龙灯的节数不等,均为单数,分一、五、七、九、十一、十三节。目前,镇雄主要是耍火龙,其次才是彩龙。

农历正月初一出龙灯,象征一年四季吉祥如意,地点要选在当地称为龙井或有水井的地方,由舞龙人抬着龙灯围龙井绕一圈,并用龙头在龙井点一下,然后才在锣、鼓的打击声中浩浩荡荡来到街上或院坝,在单位门前或个体户门面前龙头点三下,祝万事如意,兴旺发达。

耍龙灯需要体魄强健,高难度的技巧和相互配合默契。舞动着的龙的动态及韵律与蛇在地上爬的动作基本相似。龙灯的舞蹈动作很多,有金龙探海、二龙抢宝、游海戏水、黄龙蜕皮等。在做“金龙探海”时,锣鼓不停地敲打,宝珠灯在前面转动着,龙在后面呈倾斜状,沿圆场追逐;“二龙抢宝”时,则两条龙围绕一个飞旋的宝珠灯舞蹈,宝珠灯在两条龙的中间上下左右不断飞舞,二龙在两侧紧紧尾随宝珠灯舞动追逐戏耍。

镇雄的龙灯,做工别致精巧,舞者上身裸露,动作娴熟大方,当焰火、铁水花、鞭炮抛洒而来时,迎面而去,显示出钢筋铁骨的气概。镇雄龙灯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也是大家公认的。1982年,在昭通地区民间广场文艺调演中,镇雄龙灯荣获一等奖。

作者:成忠义

审核: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镇雄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