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18 21:16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昭通城市记忆的“生命之桥”,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卧虹桥文化景观公园目前正在建设中,将于10月份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见证了昭通早期城市供水史的民国水利工程,将以全新的公园形态回归市民生活。
卧虹桥,又称二十五孔桥,是昭阳八景之一,坐落于昭阳区太平办事处桃园社区,1945年建成投用,是为引大龙洞水解决居民饮水难题而兴建的重要水利工程。凭借此工程,昭通成为当时云南省内除昆明外首个用上自来水的县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该桥整体由青石条砌造,全长198米,因拥有25个支撑圆拱而得名“二十五孔桥”。其渡槽宽1.2米、深0.5米,桥身两侧可供行人通行。西面桥身清晰保留着龙云次子龙绳祖题写的“昭通县自来水工程处建筑卧虹桥”字样,正是那段历史的直接见证。
随着城市发展,卧虹桥一度因周边房地产开发而被遮挡,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卧虹桥最终被规划建设为专属文化景观公园,实现文物本体保护与公共空间活化的结合。
新建成的卧虹桥文化景观公园占地面积达12265余平方米。公园设计匠心独运,以“引途”为主题,通过“溯源”“寻觅”“回首”三大氛围空间营造,追溯历史脉络,指引引水印记,再现古桥过往,旨在让这座珍贵的文物古迹焕发新的生机。
记者在建设现场看到,公园目前已初具雏形,部分道路已硬化,绿化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重庆茂庆年园林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勇介绍,公园建设已进入尾声,入口处设计有水井背景墙景观,并设有阶梯式居民休闲娱乐区域。园区绿化面积约8000平方米,旨在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底蕴的休闲活动场所。
“这座桥对昭通人意义重大,大家对它充满感情,必须好好保护下来,传给子孙后代。”周边居民施友德的话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如今,作为公园核心的卧虹桥,其独特的建筑形制与深厚的水利文化底蕴,不仅无声诉说着昭通城市供水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更成为后人触摸历史、感悟乡愁的重要载体。
它的重生与开放,标志着昭通在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届时市民们将可以漫步公园,近距离感受这座“生命之桥”的独特魅力,重温那段引水惠民的光辉岁月。
记者:马礼琼 姜跃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