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昭通实践⑤ | 昭通:“四网”联动成功避险22起地质灾害

 2025-08-18 09:26  来源:昭通新闻网

面对7月以来历史罕见的14轮强降雨,以及9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的严峻汛情,昭通市通过织密“监测预警、联动响应、调度指挥、群防群控”4张防灾网,成功避险22起地质灾害,紧急转移群众3万多人次,避免431人伤亡,挽回经济损失1.5亿元。

彝良县洛旺苗族乡中厂村单家坪村民小组,是7月26日傍晚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核心区域。8月2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山坡上泥石流冲刷的痕迹清晰可见,而在泥石流流过的山沟里,巨石随处可见。中厂村党总支书记王远振介绍说:“这次泥石流灾害的规模超过了20万立方米。庆幸的是,我们成功避让了这次地质灾害,最终实现了‘零伤亡’。”

彝良县海子镇组织挖机清除路障。

预警先行,筑牢第一道防线。地质灾害避险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环环相扣的预警响应。早在7月25日晚上9时30分,彝良县就精准发布了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彝良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1262”预警叫应机制,县自然资源局迅速下达转移命令,明确要求“隐患未除,严禁回流”。洛旺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时值班人员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把指令传达到了相应的社区、村民小组,各村民小组组长对辖区内的群众立即启动了‘叫醒叫应’机制。”

彝良县洛旺乡群众生活有保障。

“平常,乡里和村里的干部都会来给我们普及避险常识,所以我们都很关注雨情,经常排查隐患。”提起灾害发生时的情况,单家坪村民小组组长杨学勇说,“7月25日晚上,我们接到政府下发的通知说未来12小时有大暴雨,让我们先通知到位,注意好安全。第二天早上6时真的下起了大暴雨,一直下到中午11时。雨刚停,我们又接到村委会的电话,让我们立即排查山里的隐患以及房屋周围的情况,密切关注有关动向。中午1时,我又到山上排查,发现山上的树有倾斜的情况,地面开了10厘米宽的口。”杨学勇马上警惕起来,想到前夜发布的气象预警预报,结合日常学习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他判断该区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便立即向相关职能部门上报,并大声呼叫提醒、组织周边11户53名群众紧急避险撤离。

永善县墨翰乡抢修公路。

收到险情报告后,县、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村、组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管控,县自然资源局和驻县技术指导站的工作人员随即开展了调查核实。7月26日18时15分,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单家坪村民小组的一座山头轰然垮塌,裹挟着泥沙向下猛冲。因预警及时、转移果断,科学避免了下游1户4人因灾伤亡。

威信县干部群众正在清淤。

同样惊险的场景在威信县三桃乡上演。7月23日,干部巡查发现公路裂缝宽度扩大至20厘米,随即果断启动应急避险机制,30分钟内将101名群众全部转移。群众全部完成转移2分钟后,1.2万立方米滑坡体摧毁了2栋房屋。“前一段时间,村里的干部不分白天晚上、不顾风险地来为我们排查地灾隐患。”三桃乡斑竹村蚂蟥村民小组村民张承学回忆道,“23日那天,他们刚把我们转移出去,山就塌方了,把房子埋了。幸亏他们来得早,如果再迟一会儿,我们就危险了。”

电力抢修紧张进行。

从6月30日第一轮强降雨开始,到7月历史罕见的5轮暴雨持续肆虐,面对白水江、横江等多条河流超警超保和多个水库水位告急、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的“超常规暴雨大考”,昭通气象、水文、水利、应急等部门密切协同,时刻紧盯“1262”精细化预报,织就了一张覆盖“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的立体监测预警“天网”。昭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响应,6万余名党员干部闻“汛”而动,星夜下沉一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扎西河、赤水河、白水江等9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的严峻形势,市水利局精准调度白水江流域15座中小水电站协同作战,果断实施“上游提前腾库、中游精准错峰、下游有效削峰”的联合调度“组合拳”,最大程度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为沿河城镇和村庄平稳度汛争取了关键窗口期。同时,对出现超汛限水位险情的4座水库,技术人员24小时驻守巡查,严格执行调度方案,及时有序泄洪,成功化解风险,牢牢守住水库安全底线。


记者:常开俊 通讯员:白 芯 文/图

一审:范 云  一校:常开俊  二审:童博谣
二校:崔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范 云  一校:常开俊  二审:童博谣
二校:崔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