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兴 昭通兴——​消失的马蹄声

 2022-09-23 11:42  来源:昭通新闻网

随着乡村的发展,马蹄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响亮的汽车鸣笛声。

在水富市最高峰轿顶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小山村,名叫盐井村。这里山环水抱、风光秀丽、空气清新。马帮自古有之,盐井村的马帮却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有的。那时,村内虽然修通了2条主公路,但到片区、村民小组还是没有可供货运车辆通行的公路。从主公路到建设地点的材料运输全靠人背马驮。于是,只要哪里在搞基础设施建设,哪户人家在修建住房,哪里就会响起马蹄声和“叮当”的马铃声,马帮成了农村建设的主力运输队。

在村里,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是脱贫攻坚时期。全村到处都在开挖通组公路、硬化联户道路、修建住房、发展产业等,所需的材料除了车辆能送达的外,全需要马帮再次转运。每天,近10支马帮队伍奔跑在全村的各条乡间小道上,运送柴油、砖块、苗木、水泥等。

每天早晨,天还未大亮,一群人便有说有笑地赶着马出发,宁静的道路上响起了清脆的马蹄声。“今天上午先把水泥驮上去,下午分2个人送几桶柴油给挖掘机师傅,其他人把小蒋家的砖块驮过去。”工地上,赶马人在安排驮运任务,大家你帮我、我帮你,开始劳作。不一会儿,赶马人一声:“出发!”顿时,吆喝声、马蹄声、马铃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又一曲乡村建设“激战歌”。

在脱贫攻坚期间,由于党和政府对贫困山区帮扶政策的倾斜和大力扶持,短短几年间,村内交通四通八达,自然村通硬化水泥公路,组组通公路,家家通水通电通网络。群众的茅草房、石墙房变成了砖混、框架结构的小楼房。山顶种起了方竹、苦丁茶,山腰建起了果园,家家户户屋里房外干净整洁,畜禽圈内猪肥牛壮、鸡鸣鸭叫,地里果蔬鲜嫩,田里稻花飘香。产业持续壮大,乡村面貌持续改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助推了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巩固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我的家乡变了,以前赶一次场,要翻山越岭;买点东西,要人背马驮,半天时间才能回到家。现在上一次街,骑上摩托车,开着三轮车、小轿车,20分钟就能到达。有时要采购点儿生产、生活物资,一个电话就可在家门口收货付款。曾经的荒坡草山,变成了老百姓的“绿色银行”;曾经的叹息声,变成了“话丰收、谋发展”的谈笑声。绿水青山间,每当夜幕降临,路灯亮起,广场上、村民小组活动场所里便响起音乐,男女老少邀约跳起广场舞。

家乡日新月异,交通方便快捷。如今,村里的马帮已不复存在,曾经披星戴月的赶马人,不用再起早贪黑辛劳赶路,马蹄声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赶马人十分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新时代。乡村振兴,村民们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大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作者: 杨长亲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