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重振老产业 昭阳炎山花椒蹚出增收致富路

 2022-09-17 15: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300亩连片花椒树,淡淡清香扑鼻。12名志愿者一大早就走进花椒林,压枝、修剪,剪掉多余枝条避免吸收养分,让花椒树通风透光。

这是9月8日,发生在昭阳区炎山镇松乐村9组的忙碌景象。

当天下午,位于屋角村大田村民小组的花椒扶贫车间内机器轰鸣,车间弥漫着浓郁的花椒香。一楼,机器正对收购来的花椒按照颗粒大小分级、去皮、筛选;二楼则是花椒包装区,工人根据品相将加工好的花椒油、花椒粉、花椒面,密封、装入礼品盒。

“我们村种的全是花椒,有7300多亩!”屋角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正银指着房前屋后的花椒树对记者说,村里有823户3193人,村民收入就是靠打工和花椒,“成立专业合作社后,采用统购统销,花椒主要销往成都、贵阳、重庆等地的大型餐厅、食品厂以及农贸市场,效益比之前翻了3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捧着金饭碗却富不起来到效益翻3倍,是炎山镇理清思路重振老产业的写照!

炎山地形独特,海拔从400米至2800米,如此大的落差形成了独特气候,无论从地形、土壤、还是气候,都非常适宜花椒生长。炎山种植花椒历史久远,该镇种植面积2.2万亩,但由于粗放管理,致使看天吃饭。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炎山镇党委、政府决定把花椒作为“一镇一品”支柱产业打造,成立了9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培养了36名花椒技术员,组建了镇级花椒产业临时党支部,指导花椒产业。

温元书,是这个36人技术团队的带头人。

“以前是粗放式传统管理,一亩地只能产120斤到140斤花椒。通过修剪、水肥管理,现在亩产可达600斤。”54岁的温元书,林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农业站工作。4年前,他来到松乐村9组义务指导村民花椒管理。开始,大家对这位土专家的做法半信半疑,直到花椒收成时才心悦诚服。

“我们把党支部建到了花椒地里,并组织志愿者带领老百姓修枝,通过党支部引领加合作社,把提高花椒产量的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炎山镇人大主席、炎山镇花椒产业临时党支部书记周斌介绍,该镇的花椒产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发展壮大:动员村民土地、花椒树入股进专业合作社,统一标准管理;未入股的通过技术员指导施肥、修剪、管理,实现品质有保障;通过扶贫车间,对统一收购来的花椒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以前,老百姓是拉到街上去卖,价格随意性大。现在卖给合作社,我们就包装成礼品盒,像花椒油、花椒粉等,今年销售预计在100万元。”杨正银高兴地说,2022年炎山花椒扶贫车间正式运营,不但成功注册了“云炎椒”品牌,而且在市场大受欢迎。

曾在江苏泰州、云南昆明打工多年的陈艳,今年6月来到炎山花椒扶贫车间上班。

“给工友邮寄过家乡的花椒,她们都说吃起来香、麻,口感好。”陈艳和老公回到炎山,家里种有4亩花椒,一方面可以照看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另一方面可在附近的扶贫车间上班,“花椒收入有2万多,一个月有3000多块的工资,家门口种点瓜、豆、菜,养有两头猪,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

像陈艳一样在扶贫车间务工的人员,最高峰达86人。扶贫车间不仅提高了花椒的附加值,还解决了附近群众的季节性就业问题。

新思路重振老产业,炎山镇花椒产业现已覆盖至7个行政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中,炎山镇党委、政府强化党建引领,按照“整合资源、加大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扶优帮弱、培育壮大”的原则,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下一步将通过测土配方,使用农家肥提升花椒品质,打造绿色食品。一系列组合拳方式,不仅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还蹚出一条产业路子。

昭通日报:记者 张永刚 文/图

校对:彭晓雨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永刚
标签 >> 昭阳 新闻 产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