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群众事 当好“服务员”—— 大关县开展“双提升”专项行动工作侧记

 2022-07-10 11: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请专家开展产业培训。

6月1日,海拔2200米的大关县玉碗镇火地村,仍然云雾缭绕,清冷的空气里夹杂着丝丝雨滴。苍翠的筇竹在这里深深扎根,并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一大早,39岁的罗曾有骑着摩托车就往地里赶。这天,玉碗镇党委、镇政府又邀请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董文渊前来培训筇竹管护方法。专家现场讲解示范、手把手教学,对于罗曾有这样的筇竹种植户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机会。

立足境内独有的筇竹资源,引进科研人才,帮助村民突破技术瓶颈,将细小的筇竹变成“致富竹”,这是大关县各级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大关县借力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对标一流、学习一流、赶超一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亮剑精神聚焦作风顽疾,以壮士断腕整治乱象问题,掀起了新一轮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热潮,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细致服务助农兴产

“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学到实用知识,这类培训真是落在了我们的心坎上。”罗曾有说,过去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他们种的庄稼几乎没有好收成,因此他选择一直在外面打工。直到前几年春节回家,听说村里要大力发展筇竹产业,经过多次了解,发现利润可观,他才和家人商量并试种了50多亩筇竹。

因为没有经验,也不懂专业技术,刚开始,罗曾有心里没底。现在,在镇、村干部的帮助协调下,经过董文渊教授的多次指导,他家竹子长势喜人。按照今年的竹笋市场行情,只要全部投产,他家的收入将超过20万元。火地村像罗曾有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正靠着青山实现脱贫致富。

“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请专家到田间地头对村民进行培训,就是我们立足地方特色,为群众办的实事之一。”玉碗镇党委书记彭明顺说。以筇竹为主的竹产业,是大关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也是玉碗镇最大的支柱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玉碗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统领,以竹产业发展为核心,切实把为民办实事、服务群众作为开展“双提升”专项行动的有力抓手,通过主动找问题、找差距,梳理出问题清单,及时整改落实,确保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让群众满意。

2019年以来,玉碗镇新种植筇竹近6万亩,加上原生的筇竹林,全镇已有筇竹10万亩。如今,玉碗镇正以生态高效培育技术为标准,从源头抓实筇竹品质,大力招商引资建竹产业加工厂,延伸产业链,切实走出一条高效优质、绿色有机、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

建好服务硬环境。

暖心服务为民解难

走进大关县政务服务大厅,县残联服务窗口,45岁的熊启平正在帮丈夫石望银申请办理残疾证。她告诉记者,2月14日,丈夫石望银在悦乐镇新寨村茶园村民小组的家中使用割草机时不小心把手切断了。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受伤住院,需要支付大笔医疗费,这让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经济雪上加霜。听医生说,丈夫的伤情比较严重,可以到政务服务中心申请办理残疾证。一拿到伤情鉴定书,熊启平就急忙赶来了。

“我没读过书,不知道在哪个窗口办理,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到了这里,门口的工作人员问清情况后直接带我到残联的窗口来,还帮我填了申请表。感谢他们的热心帮助,不然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熊启平感激地说。

“山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看不懂办事流程甚至不会取号,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协调内部职工、设定公益性岗位,确保每天有7个工作人员轮流到大厅向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帮办等暖心服务。”大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李春德说,为了及时听取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办事难题,在实地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后,大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还特别开设了“办不成事”主题窗口。群众来办事当天,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或者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来该窗口进行反映。目前,“办不成事”窗口已经收到办事群众关于驾驶证办理方式的意见一条,并于当日整改到位。

李春德介绍,今年以来,大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坚持以质量、效率和办事企业及群众满意为标准,以“集中办事、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为目标,以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广大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在人员选配上做“乘法”,严格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要求和“一人多责、一岗多能”标准,选派89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复合型干部进驻60个窗口服务。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全面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四减”行动,推进“多审合一”,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承诺时限平均缩减28.6%,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在服务范围上做“加法”,紧盯“线上、指尖”两个关键,进一步扩大“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合作范围和“一件事一次办”覆盖广度,与贵州、四川等20个省份48个州(市)187个县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办事便捷度得到进一步提速。

截至目前,大关县已建成10450平方米政务服务大厅,集中进驻32个部门646项事项,280项实现现场即办,388项实现“零跑腿”,616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得到兑现。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周到服务“引凤来栖”

在寿山镇工业园区中鑫硅业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百米高的塔吊不停地运转,挖掘机、渣土车来往轰鸣,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抢工期、抓进度、保安全、提实效……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大关中鑫硅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贤鹏说,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和资源勘察,充分考量硅砂市场需求及产业布局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成本优势,他们拟投资13亿元在寿山镇建设一个占地面积280亩,年产150万吨TFT玻璃用砂、年产200万吨高纯石英砂提纯的项目,着力打造高品质硅砂产业园。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7亿元,年均净利润4.7亿元,年均税收1.28亿元,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说起大关县的营商环境,肖贤鹏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他高兴地说:“大关的政策很好,从我们调研开始,项目一直是县委书记牵头,上到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在征用土地、项目立项、施工许可等方面都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而且各单位分别安排专人专办,工作推进特别快。”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关县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坚持“先扶上马、再谈发展”,树牢“想在前、干在前,服务企业我当先”的理念,切实当好企业“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暖心“店小二”。

肖贤鹏表示,对于大型的项目开发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因为在项目建设前期,设备进场、工人待工、材料投入……一天动辄几十万元开销。相关部门工作效率高,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物质成本,更让前来投资的企业感到非常暖心。

大关县投资服务中心曹玲说,大关县始终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检验营商环境好坏的“试金石”,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在项目谋划上用心,聚焦筇竹、页岩气、硅砂等资源禀赋,以及生猪、肉牛等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以获批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优化提升区为契机,健全延链、强链、补链招商项目体系,谋划储备招商引资项目27个,投资估算305亿元。在政策完善上用劲,聚焦水、电、路、气、土地等要素保障,出台《大关县社会招商和以商招商奖励办法(试行)》《大关县招商引资及产业培育奖补办法(试行)》等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让招商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在招商洽谈上用情,深入推进“一把手”招商,组建招商小分队手捧“优势”出滇入川、进京入沪推介项目,全面落实“来访必见面、调研必陪同、困难必解决”,统筹“请进来”“走出去”招商,拿出诚意邀请企业到大关投资,持续擦亮“来了就是大关人、签约就是一家人”招商名片。在发展服务上用力,深入开展“千名领导挂千企、当好暖心店小二”活动,25名县处级领导挂包联系44家企业,县政府开设“企业开放日”,通过一企一策“面对面”沟通、“心连心”座谈,全力以赴破解项目落地、发展难题。

昭通日报记者:谭光吉 文/图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