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健康昭通|鲁甸医疗帮扶促蜕变

 2025-08-03 10:38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年盛夏,一支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组成的“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肩负使命与责任,接过帮扶接力棒,抵达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鲁甸县人民医院)。这支省级三甲医院派出的专家团队,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暖心的服务理念在昭通大地上播撒健康的火种,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基层群众。

文化筑基

重塑医院精神内核

文化建设是凝聚人心、提升服务品质的核心纽带,对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小波的带领下,医疗帮扶团队以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将省级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人文精神引入医院。

医院出入口的宣传栏焕然一新,以党建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彩绘作品传递着正能量,让每一位进出医院的患者和干部职工都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氛围。电子大屏滚动播放专家门诊信息,方便患者及时了解就诊信息。就连纸杯、笔记本上都印上了院训,细微之处传递着温暖与信念。

不仅如此,专家们还带领医院职工开通了抖音账号。医生们通过视频科普医疗知识、分享手术案例,让健康知识跨越地域限制,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技术破冰

让刀尖长出“新芽”

医疗帮扶团队深知,短期的“输血”只能解一时之需,长效的“造血”才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关键。因此,他们推行“带着做、看着做、放手做”的阶梯式带教模式,有针对性地指导疼痛科、耳鼻喉科等学科,积极引入新技术,助力本地医生掌握核心技术。

贵州省仁怀市的肺癌患者李某来到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在医疗帮扶团队和本地医生的密切配合下,历经6小时,成功完成了高难度的肺癌根治术,不仅填补了昭通市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也让当地群众看到了“大病不用跑省城”的希望。

今年4月,在医疗帮扶团队的悉心带教下,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及口腔颌面外科成功为一名3岁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实施人工耳蜗植入联合术中面神经监测术。该手术为昭通市首例,填补了当地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更多听力障碍患儿带来了康复希望。

如今,医院门诊量从日均700人次增加至1000余人次,住院人次增长30%。医疗帮扶团队还主动深入基层,走访13个乡镇(街道),行程1600余公里,为3600余名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发放免费药品1100余份,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至偏远山区。

管理革新

激活基层医疗活力

在管理方面,医疗帮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为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骨干提供晋升机会,优化医院管理队伍结构;成立医疗质量督查办公室,由经验丰富的退任老院长带队,每周开展科室巡查,重点检查病历书写、手术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中层干部会议,通报整改情况,增强全体医务人员的质量与责任意识;建立标准化静脉配液中心,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医疗帮扶团队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导医、慢病管理等服务功能,实现“一窗通办”,大大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高度重视患者投诉,对每起投诉实行闭环管理,从服务流程到操作细节进行全面整改,持续优化医院服务体系。

在医疗帮扶团队的持续努力下,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不仅成功开展了一个个填补医疗技术空白的手术案例,还从文化建设、技术提升、管理创新等多个维度推动了医疗服务的转型升级。他们就像播撒在乌蒙大地的希望之种,通过“组团式”帮扶模式,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通讯员:刘卓娅 马关明

一审:杜恩亮  一校:刘卓娅  二审:杨超烨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杜恩亮  一校:刘卓娅  二审:杨超烨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健康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