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巧家县大寨镇: “家长夜校”架起连心桥 文明实践温暖“一老一小”

 2025-08-03 10:51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走进巧家县大寨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正在为行动不便的王爷爷翻身擦背、修剪指甲,陪他追忆往事;另一边,社工们组织老人开展下棋、剪纸等活动,欢声笑语充满整个养老院,处处呈现着温馨和谐的幸福画面。近年来,巧家县大寨镇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精准服务,以“家长夜校”为重要载体,在文明实践中构建起双向关爱网络,为乡村振兴筑牢民生根基。

“家长夜校”助力建立服务“一本账”

通过建立常态化入户走访机制,采用“微网格员+网格长”模式,以10户为单元构建全覆盖关爱网络。定期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尤其是高龄、失能、留守老人以及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详细记录他们的健康状况、监护情况等关键信息,建立动态更新的“一人一档”台账。

为了让每一位老人和儿童都能得到精准的关爱与保障,大寨镇对服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分级,将其对应纳入重点监测对象,明确服务优先级,实现分类标识“精准帮”,确保资源用在最急需的地方。

“我们为每位重点老人配备由挂片村干部担任的‘养老顾问’,为每位重点儿童配备由社工担任的‘儿童主任’。通过明确职责,落实日常探访、需求反馈等工作,形成‘双员’联动、‘无死角’的关爱网络。”大寨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介绍。

“家长夜校”激活服务“互助循环”

在哆车村,镇村干部与网格员小心翼翼地将邹学太老人护送上车。这位常年独居的老人,不仅家庭困难,还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经镇村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导,最终帮助老人入住大寨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接受专业照料。

大寨镇积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夜校讲解“爱心超市”积分兑换规则,鼓励村民通过志愿服务兑换物资;倡导邻里互助,鼓励身体健康的村民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帮助。同时,还设立“睦邻点”作为活动场所。在动态监测帮扶方面,已完成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信息建档,重点关注独居、经济困难老人的生活状况,通过电话随访、上门服务等方式,做到“有动静,人到户”,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已摸排登记977人。

“我们建立‘六心’服务团队,定期开展护理技能与心理沟通培训,并推出定制营养餐单、倾听老人需求、组织兴趣活动、满足个性化愿望等服务。”大寨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大寨镇制定了养老服务宣传手册,通过“家长夜校”积极动员独居老人到大寨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养老。

深化服务内涵 提升“关爱质量”

“我们还提供24小时专业护理值守,每日清洁居室、协助老人沐浴,实现‘身无异味、房间无异味’。一方面,每周为老人理发、剃须、修剪指甲,保持清爽仪容;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微笑服务’,要求员工与老人互动时亲切热情,营造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道。

大寨镇针对“一老一小”的急难愁盼问题,从严从实落实相关政策,协助符合条件的老人申请各类社会保障,并常态化开展防诈骗、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定期邀请医生开展集中义诊、健康知识讲座,为老人提供慢病管理服务,为困境儿童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实现健康守护“零距离”。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2000余次。

汇聚多方力量 构建长效机制

为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大寨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相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为民办实事清单,实行党员带头认领服务岗位制度。通过不断整合资源,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为“一老一小”工作提供坚实保障。此外,积极运用微信群等平台,开展信息管理、需求发布等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接下来,巧家县大寨镇将持续深化“一老一小”服务改革,以“六心”服务换老人安心,通过不断织密关爱网络、提升服务质效,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每一名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通讯员:段天有 文/图

一审:孔 竣  一校:段天有  二审:杨超烨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孔 竣  一校:段天有  二审:杨超烨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关爱一老一小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