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行时 | 党建引领创建,谱写苗寨新篇——镇雄县林口乡木黑村湾子苗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2022-05-26 10:09  来源:昭通新闻网

镇雄县林口乡木黑村湾子苗寨国土面积230亩,耕地面积160亩(人均0.41亩)。有农户87 户327人,全部是苗族,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和务工为主。

近年来,湾子苗寨村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协调、一体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民富裕富足,全体村民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先后获国家民委表彰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获省民委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强党建,抓宣传。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木黑村湾子苗寨村民小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巩固双融合双推进,形成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包指导、村党总支书记主抓主管、村组党支部书记具体落实、村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成立“村民发展议事委员会”。湾子苗寨村党支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创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木黑村党总支指导下成立“村民发展议事委员会”,把有威望、明事理、热心公益的人士吸纳为议事委员会委员。委员们以村组活动室为阵地,每周开展1次“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农家课堂学习活动,组织村民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利用村广播、黑板报、座谈会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大意义,树牢村民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为创建工作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凝心聚力。

强基建,靓村貌。一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曾经的湾子苗寨走的是泥泞路,住的是土坯中、睡在杈杈上,烤着木炭火、吃着烧洋芋,靠山吃山、追山狩猎,土地贫瘠、刀耕火种,种一山坡、收一箩箩,人畜混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脏乱差的人居环境状况,让人望而却步。而今,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整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易地搬迁脱贫攻坚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整体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完成绿化4800平方米,新建特色民居105栋,文化活动广场1个,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公厕、路灯、垃圾房、污水处理池等“标配”应有尽有,人人住进宽敞明亮的民族特色小洋房,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村民黄雄曾高兴地说,“脚下的路是新的、住的房子是新的,湾子苗寨群众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崭新的”。二是开展环境卫生治理。针对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较为薄弱这一现实问题,村党支部把抓环境卫生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开展,建立卫生保洁制度、推行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全村108名党员带头分片包组,团结带领村民集中清理卫生死角,正确处理垃圾、污水,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和水资源。为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收到实效,村党支部还积极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举措。经过整治之后,村民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乱丢、乱放、家务杂乱无章的农村生活陋习得到消除,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村党支部书记陆永军感慨地说:“现在,随便在村里走一圈,道路也好,农户也好,环境卫生大有改观,真正呈现出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村民思想转变的契机,持续开展“文明乡村共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村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纳入村规民约,对村民集中开展民族宗教政策、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治思想等教育,同时开展家风家教、民族团结模范、道德模范评比活动,促进村民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如今,湾子苗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团结和谐,全体村民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四是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湾子苗寨的传统歌舞和农耕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村寨建起65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活动室,为村民提供民族歌舞、乐器、纺织、印染、刺绣等“非遗”技艺的学习展示传承平台,“留住美丽乡愁”。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村寨依托于特色民居、传统歌舞、美食文化、水体景观等多次举办各民族共享的中秋节、花山节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其中,2017年组织举办的林口乡第五届苗族花山节活动吸引了上万人前来参加,在打响湾子苗寨文化招牌的同时,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社会氛围,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同时,村寨还组建了一支22人的文艺队伍,自2016年以来,多次前往云贵川的昆明、贵阳、成都、昭通、毕节等地展开民族文艺交流演出,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之际,向省内外集中展示了镇雄县文化繁荣、民族团结、感恩奋进的良好社会精神风貌。

强产业,惠民生。一是做大特色产业。村党支部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以方竹为主导,生猪、香葱等为支撑的“1+N”高原特色产业。目前,村集体经济已牵头种植方竹2300亩、香葱2000亩、母猪扩繁4200头、生猪育肥8200头,实现“人均两亩方竹、两头生猪”目标,越来越多的村民正陆续加入到产业发展队伍中。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其间,村党支部还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上做文章,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安装喷灌设施,将生猪养殖区内产生的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进行农作物灌溉施肥,为群众建起了增收致富绿色产业。同时,积极组织“创业能手”“致富能手”评比活动,不断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村民杨兴春介绍,通过种植方竹、香葱,一年可获得2.3万元收入,自己不但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而且还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二是改善民生福祉。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帮助下,民生救助实现全覆盖。仅仅是2021年上半年,便有村民14户享受了低保、5人享受了残疾人补贴、13户得到临时救助,4人获得公益性岗位,156个劳动力得到产业、养殖、种植及挖掘机、装载机等技术培训,实现了每个劳动力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村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强治理,促团结。一是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起以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发展议事委员会”委员为支撑,村民为主体的“横向到组、纵向到户”的农村网格化管理体系。每个“村民发展议事委员会”委员固定联系15-20户村民,负责政策传达、矛盾化解、民意倾听、诉求收集等工作,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传达到位,把群众关注的热点解释到位,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的有力延伸。二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平日,“村民发展议事委员会”委员们各自带领农户定时对网格责任区进行巡视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委员们每天通过微信群、打电话、大喇叭播放、小喇叭喊话、张贴公示公告等措施,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宣传到每家每户;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村民进行逐一摸排、精准到人、不留盲区;及时做好每户物资需求统计和购置,并送到家门口,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如今,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村民们遇事总会先向委员们进行反映,村民发展议事委员会也会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村委会”,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镇雄县委统战部
校对:胡远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民族团结 创建 典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