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加减乘除”法擦亮生态环境底色——昭通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生态优先战略跑出营商环境大提升“加速度”侧记

 2022-04-27 15:3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市生态环境局邀请政协委员、环保志愿者、教师和学生到华新水泥厂参观环保设施。

2022年1月,全市营商环境大提升动员会吹响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集结号”和“冲锋号”,昭通市生态环境局结合自身职能,对标一流,在坚持生态优先战略的前提下,用好“加减乘除”法,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审批效能、执法效能、要素保障”三个大提升专项行动,提出27条利企措施,跑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度”,擦亮昭通环境保护的底色。

“加”法提升高度

4月14日,昭通市生态环境局水富分局班子成员到水富市政务服务大厅生态环境窗口开展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中,体验者以办事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身份,向派驻窗口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办事流程,并向前来咨询的群众讲解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同时要求派驻窗口工作人员加强环评审批技术规范的学习,熟悉审批各项流程、要点,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办理时限要求,热情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审批事项,不让群众多跑路。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形象,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4月20日,市生态环境局会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昭通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相关专家组成帮扶小组,到镇雄县、威信县指导帮扶生态环境项目建设。针对两县分局提出倾斜前期工作经费、加强技术支持、加强系统填报指导、增加项目建设管理人员等诉求,进行商讨,帮扶组提出了意见建议,并汇总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及时向上级汇报反映。

自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以来,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在要素保障上做“加”法,提升“高度”。印发《昭通市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在领导干部挂帮、办事服务体验、开辟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全要素保障。

建立领导干部分片挂帮服务机制。建立局领导干部对11个县(市、区)分局工作分片挂帮服务机制,每季度至少一次到基层、到现场、到企业,加强服务指导。今年以来,先后下沉11个县(市、区)调研走访50余个重大项目,开展100余次建设项目环评一对一服务,接待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来电来访咨询500余人次。开展“办事服务大体验”活动。主要领导每季度不少于1次、分管领导每两个月不少于1次到生态环境窗口全程体验办事服务。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开展监测,并及时公开监测结果,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信息查询和投资决策咨询服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多形式组织开展好生物多样性、“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不少于1次,让公众了解环保、支持环保,维护公众环境权益。落实新闻发布制度。市级新闻发布会每年至少展开4次,11个县(市、区)分局每年至少召开2次,依法公开全市、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信息。2022年4月13日,在昭通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减”法校准精度

本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服务理念,4月12日,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威信分局就美之霖食品有限公司深加工项目遇到的实际问题召开“一对一”环评帮扶交流座谈会。

威信分局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围绕企业如何完善环评手续、办理排污许可证、快速解决难点问题等进行现场解答、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纾困分忧,正确引导企业做好相关环保工作,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校准“精度”。行政审批更精细,发展动力更强劲。市生态环境局对标省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性,真正为企业“瘦身减负”,让市场主体轻装前行、加速发展。

压缩时限。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审批时限分别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30个工作日压缩为14个工作日、7个工作日;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排污口审批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8个工作日。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再压减60%以上,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优化流程。全面落实“四减”要求,对生态环境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和办事指南不断优化更新,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目前共有政务事项27项,其中“零跑腿”14项,“最多跑一次”10项,“立等可取”3项,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积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跨省通办。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跨省通办”,申请人可在异地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公开端”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容缺受理。对主要申报材料齐全,次要材料有欠缺的投资项目审批申请,先予受理,进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审核,欠缺材料按时限要求补充提供,全方位推动审批服务“再提速”。

绿色壮美的白鹤滩水电站库区。 

“乘”法加强力度

在利企便民上做“乘”法,加强力度。树立“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责任意识,聚焦企事业单位、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难点,优化服务方式,当好“店小二”,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更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开展“送政策、送技术”纾难解困活动。对土壤污染、危险废物重点单位现场评估、现场帮助。进行“拉条挂账、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坚持“项目管理法”,形成昭通市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清单,明确专人服务,全程跟踪帮助。

开辟“民生工程”审批绿色通道。在“严守底线、不碰红线”前提下,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综合交通、供水设施等建设项目,实施评估与审查同步,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理。2020年以来共完成生猪养殖项目告知承诺审批32件,平均审批用时0.5天,为优化营商环境按下 “快进键”。

主动收集服务建议,积极“开门问策”。建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政企沟通渠道,开展服务“好差评”,邀请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华新水泥有限公司、云南云铝海鑫铝业有限公司等,开展作风大提升“开门查”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凝聚众智、集聚众力,打通优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服务整改走深走实。

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打造“生态铁军”。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每季度从县(市、区)分局选派两名工作人员到窗口跟班学习,全面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能力质量,群众满意度达100%。

“除”法增添温度

在执法作风上做“除”法,增添“温度”。以干部作风大提升为契机,开展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破除思想观念障碍,革除作风顽疾,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将守法宣传和服务融入执法监管全过程,杜绝“先罚再说、先停再说”等问题的发生,打造生态领域执法“金名片”。

创新建立“环保执法六机制”。关口前移,事前宣传;主动作为,事前提醒;严防严控,事前预警;紧盯痛点,监管督办;包容审核,谨慎处罚;注重信用,信用修复,杜绝环保执法“一刀切”情况产生。现有正面清单企业数量16家,享受“无事不扰”待遇;对已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且稳定运行的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全市已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视频监控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的企事业单位41家。截至2022年3月底,根据国家污染源自动监控推送情况,仅对1家进行核查检查,最大限度避免行政打扰,全力营造宽松市场环境。

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对非主观轻微违法行为,企业主动报告、妥善处置、未造成污染后果的10条情形,依法减轻或免除处罚,让环保服务更贴近企业主体。截至目前,对6家企业因客观因素造成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于240余万元处罚;对省生态环保厅交办的1家企业涉及两个项目存在“未验先投”的违法行为案件依法从轻处罚,有效增加环保执法“温度”。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区域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将接续擦亮营商环境的“环保底色”,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奏响服务昭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昭通日报记者:莫娟/文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和柴峻峰供图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