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那个城

 2021-12-23 11: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段记忆。

一座城,能够在困境中快速崛起,必然和这座城市的发展定位和经营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长期以来的历史积淀和独有的区位优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昭通中心城市是大城里的小城,却又不能将其当小城来对待的文化大城,因为昭通在人们熟睡之际,正悄然发生着突变,如一个巨人,慢慢地站起来,不停地往上蹿,直到有人发现,并越过其平行的视线,方才觉察到。

说到历史,抑或区位地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龙云、卢汉,共和国历史上的罗炳辉将军、曾泽生将军,国学大师姜亮夫等,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就诞生在昭通这片土地上,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昭通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昭通就一度成为“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重要通道。到了清代,昭通有了“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之说。民国时期,昭通又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小昆明”之称。由此可见,昭通自古就是川滇黔商贸往来的重镇,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丝绸、棉麻、药材、盐巴、酒等大量的土特产和银、铜经水路码头、陆路马帮古道这条“南丝绸之路”贩运至川滇黔及中原各地,成了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集散地,成为云南三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交通之便利、商贾之云集、商肆之林立,加速了中原、巴蜀、古滇文化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昭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昭通文化。

但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诸多的历史因素,过去的区位优势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昭通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得滞后了,传说中“搬不完的昭通”被搬空了,热火朝天的“小昆明”格局消失了,“南丝绸之路”上的繁荣也烟消云散,一去不复返,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成了历史、成为传说。世人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与欢呼声中,取而代之的是贫穷落后,媒体中报道得最多的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字眼。贫困这顶帽子戴在昭通人的头上长达几十年,贫穷这个符号深深地烙在昭通人的心上。昭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贫穷只是暂时的,落后也是暂时的,追根溯源,昭通始终是这样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古老城邦,这是出将军、出英雄、出作家、出诗人、出商人的一块红色土地。历史上,决定中国革命走向的“扎西会议”就在这里召开。由此可见,昭通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后人在这样一块文化气息浓厚的有故事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耳濡目染、战天斗地,从娘胎里一出来就接受了红色教育,革命的种子早已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战胜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由环境带来的贫穷只是他们人生当中必须经历的一节成长课而已。

如今,他们不想贫穷、不想落后,他们要在这块原本贫穷的土地上创造属于他们的奇迹,他们要在信息化时代,在自媒体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当下,以现代人的眼光、现代人的力量、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在昭通这块土地上奋力崛起、努力追赶,超越自我、不遗余力。因此,在这样一座曾经辉煌过的文化之城,崛起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之所以在意料之中,是因为生活在这座古老城池的人们思想观念已经发生逆转,并与时代接轨,不谋而合。意料之外,低着头走路,看不到亮丽的风景,在贫穷落后的土路上走得太慢,一条路走到黑。

苹果树开花了,山上山下都在结果,全城都在飘香,吃在嘴里,甜到心里,幸福来得太突然。说到苹果,有资料显示,昭通纬度低、海拔高,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每年大概有270天沐浴在阳光之中。这样的果,在这样的阳光照射下,注定成为人间佳果,一落地,就注定成为昭通城奋力崛起的抓手,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子”。

向阳而生、佳果天成;晒出高原红,才叫“昭阳红”。这不是口号,这是昭通苹果的皮肤,昭通苹果天生“丽质”,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具有一种特质,无论是彝良的天麻,巧家的芒果,永善的脐橙,还是绥江的李子,天生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滋味,这些都得益于昭通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与土壤环境。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昭通苹果这一天赐圣果,这为打造全国独有、南方最大优质苹果基地打下了基础。

昭通苹果的种植历史悠久。资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法国人贾海义从欧洲引入,种植于昆明,后来传入昭通。此后,又引进过两次:1938年,陇体芳引进并种植于彝良;另一次是1942年,吴镜漪引入,种于昭阳区洒渔,现在在洒渔镇还能看到一棵种植于1962年的苹果树王,树王根系巨大,树干粗大,由此可见果树其生命之旺盛,枝叶之茂密,果子之丰硕,口感之甜脆,尤其珍贵。也因此,反映昭通苹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电视剧《万物生》也在这里实景拍摄。经过80年的不断培育和发展,昭通苹果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种、品牌,也有了巨大的市场和前景,形成了今天满城飘香,全城结果的格局,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昭通苹果也与昭通人结下了良缘,这是大自然赐予昭通人民的一枚人间圣果,是昭通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果。

从战略层面来看,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昭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未来或将成为滇川黔渝接合部区域枢纽城市,联结东西、沟通南北之重镇,也是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连通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第一站。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让腹地空间不可替代,在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昭通正在以苹果为载体,努力打造国内一流苹果产业。宏伟的愿景,让昭通这座大城古邦,历史古城,在新时期、新时代,打造成具有苹果特色的浪漫之城、诗意之城。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昭通先后提出“建设滇东北城市明珠”“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和“促进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定位,昭通市委、市政府和昭阳区委、区政府紧扣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提出了建设“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将昭通苹果作为主要的产业支撑,城市的品牌形象,突出苹果产业、景观和城市形象“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如今,昭通苹果通过各方不断努力,先后斩获全国十强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和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100余个荣誉称号,以苹果为主导的高原特色产业,是昭通中心城市的标志、特色、血脉和文化内涵,是发挥昭通地理、气候、土壤等特色优势,推动昭通“走出去”的最好方式。

一组最新的数据表明,昭通苹果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建成环城周边全国最大矮砧密植苹果基地,苹果小镇、苹果庄园等文旅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4万余株苹果树进城“安家”,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6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达60万人、城镇化率59.27%、绿地率26.85%,城市颜值不断刷新。以苹果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中心城市正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跨越。

一座城市要崛起,一定要有一个让之崛起的理由,或者有一个足够支撑其崛起的大产业、大项目,又或者,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苹果之城”给了人们一直期盼的诗和远方,让生活和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看到了希望。在城市建设上突出了苹果特点,在城市管理上突出了苹果文化,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引进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形成大规模,实现从“小、散、弱”向“高、大、上”转型的涅槃重生,打造了一个有产业、有品牌、有文化、有内涵、有形象的苹果昭通,让人们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半城苹果满城香”的魅力所在。

在不远的将来,在未来的未来,在遥远的遥远,在可以预见的日子里,人们将在果香和书香中呼吸、奔跑、逛街、拍照,穿汉服、看电影、玩手机、刷微博、发微信朋友圈,幸福地生活着。

这一切,像极了人间烟火。

作者:沈 力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