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前世今生的密码破译 ——《追光的河流》的多重解读

 2021-11-06 10:17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作为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能从我国以长江黄河为代表的浩荡江河中看到引以为傲的锦绣文明。赤水河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北侧的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长槽村民小组,流经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区,至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也是长江上游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而赤水河的云南段干流全长97公里,流域面积1983平方公里,涉及昭通市所辖镇雄县、威信县17个乡镇152个村(社区)104.2万人口,占昭通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其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赤水河流域水热资源丰富,低山河谷盛产优质大米、玉米、高粱、大麦、小麦、油菜等农产品,有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的美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这里最好的写照。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批示后,作为赤水河在云南省境内的两个县——镇雄县、威信县按照规划提前做、项目及时谋、工程抓紧推、制度马上建的原则,找准定位,深入谋划,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经济,进行绿色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赤水河镇雄段、威信段生态治理修复,逐步实现了河畅、水清、鱼肥、岸绿、景美。按照2021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现场会的精神,两个县持续把赤水河流域水系生态治理修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继续践行新发展理念,守护好当地的绿水青山,成效颇为明显。2021年7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21年9月,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在昭通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强调要“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切实筑牢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若对生态文明建设感兴趣,若对赤水河的前世今生感兴趣,细读由昭通日报社编辑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集《追光的河流——来自赤水河(云南段)的报道》就恰逢其时,让人感慨万千。在我看来,该书至少从四个方面对赤水河前世今生的密码进行了深度破译:

严考证的史料性

书中的史料,或是通过引经据典有真凭实据的,或是通过采风严谨细致考证过的,或是经过反复推敲得出的结论。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民族、民俗、人物等诸多领域,全面展示赤水河(云南段)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地理和多彩的民风民俗,是可以知古鉴今、以史资政、以文化人的。比如曹阜金的《历史深处的那一抹光芒》一文对曾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独臂将军”余秋里1936年3月在红二、红六军团乌蒙回旋战中截肢经过的叙述:“3月11日,红军先头部队在镇雄巴溜俘获敌逃兵两人,得知敌方万耀煌纵队孤军深入,将于12日过哲庄坝至镇雄截击红军。11日晚,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在场坝镇巴溜三合头设指挥部,派出红四师、红六师至哲庄坝大垭口、三锅庄、黄家营盘设伏。3月12日上午9时许,当敌十三师先头部队翻过大垭口时,红军突然进攻,将敌人拦腰截断,聚而歼之,共击毙、击伤敌人120人,俘敌20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无数,万耀煌差点被俘获。在这次战斗中,十八团政委余秋里在黄家营盘手臂受伤,后不得不截肢,成为‘独臂将军’,十八团九连指导员田华堂阵亡。哲庄坝伏击成功,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其他各路敌军之后不敢贸然逼近红军,只好白天派出飞机轰炸。此战为红军摆脱敌人提供了契机。”有名有姓,言简意赅,画面感强。杨明的《大河向东》一文对镇雄县大湾镇妥泥村张邦翰家族的描写:“顺着妥泥村委会走下连户路,经过一片庄稼地,包谷和花椒的香味掺杂,村庄的房子开始密起来,这里就是村委会所在地槽门村民小组。当地人文蔚起,很多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入仕者有厅级干部数人,县处级和科级干部就数不胜数了。张邦翰就是一个传奇,年纪轻轻就追随孙中山先生,系同盟会会员,其儿子张家恭系孙中山的孙女婿。张邦翰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建筑学家,是云南大学的倡建者和奠基人,其设计的会泽院巍峨壮观,堪称当时西南的建筑杰作,中西式相融,存古而不拘泥于古,尚新而不专骛于新,楼前95级台阶,寓意‘飞龙在天’。”以点代面,点面结合,要言不繁。刘静涛的《清河无言》对赤水河源头考证确定的叙述:“1992年3月,一场以贵州人文学者、电视台记者、摄影爱好者等共同参与的‘千里赤水河行’寻源考察活动启动,最终确定赤水河源头在云南省镇雄县板桥镇长槽村滮水岩。其中,为了确认源头是滮水岩而非史载鱼洞河,考察组顺着滮水岩的水进入暗河的地段,在河水入洞口撒了谷糠,谷糠最终从鱼洞河洞口流出,这一发现使赤水河的长度增加了86.5公里,由过去的436.5公里变为523公里。2005年,镇雄县委、县政府向云南省委、省政府申报并获批,把板桥镇更名为赤水源镇。对于昭通,乃至对于整个云南来说,赤水河无疑是一条重要的河流。”有依有据,有影有迹,真实可信。罗勇的《一条河流的时空之旅》对镇雄县五德镇的五德天坑的描述:“五德天坑很大!全球现有天坑中,直径或深度超过500米的巨型天坑,全世界只有3处,五德大锅圈名列其中。大锅圈坑口直径近600米,平均深度达120米,最深处达150米,四周陡峭险峻,形如一口凹陷的铁锅,当地人称‘大锅圈’。五德天坑并不孤单!在平均海拔1440米的地方,10平方公里范围内,大锅圈、小锅圈、三锅圈等10个大小不一的天坑,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阵容。它们以山川草木为明线,簇拥成群,以白水江为暗线,悄然勾连。集天坑、峡谷、河流、溶洞为一体,奇、特、险、峻、秀的独特魅力令人叫绝。五德天坑也不寂寞!绝壁之下,有人间的房屋、庄稼、牛羊,有炊烟自坑底缭绕,有石海螺‘呜呜呜’回荡,有几户人家平淡生活的轨迹,有一拨又一拨游人探秘的足迹与声响。”数据准确,描写形象,让人信服。但是书中也有一些文章、一些片段游离于主题之外,显得有些松散。

深挖掘的产品性

书中有不少秘闻、传说和故事,大多得到深度挖掘而具有产品性,是可以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得以还原打造成文化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比如马燕的《追光的河流》中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半河村厚防城堡的秘闻、刘静涛的《清河无言》中威信县水田镇湾子苗寨千年紫薇神树的传说和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鸡鸣三省”的传说、杨明的《大河向东》中镇雄县城所在地乌峰镇城北乌峰山的传说和大湾镇罗甸村罗甸河沙营由来的传说、刘艺的《在山水之间》中镇雄县以古镇小米多村犀牛塘的传说、汪舒的《云字头农产品背后的人们》中镇雄县“云栗”“云笋”“金雨云蜜”名牌打造背后的故事,是可以在今天昭通文化旅游大开发中来做些文章的。正如该书前言《与一条河流对话》中结尾处所显示的文化自信:“如果您能读完这些文字,我们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要把这些文字当作作品,而是当作产品。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不同。作品是用来欣赏的,而产品更具实用价值。我们的意思是,这些文字有用!”作为有力印证,刘静涛的《“老区”的路》中对引进的回乡创业的知名企业中云大慈集团的追根溯源:“中云大慈集团董事长陈虹戈女士在说起做‘彝花绣’文创产业园的初衷时表示,她本人祖籍地是昭通,对昭通充满感情,虽然从父辈一代就已经走出去了,但这里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陈虹戈是做旅游的,2008年就创立了昆明万嘉旅行社,2011年,她被邀请出席昭通市国际文化旅游交流会,发现昭通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心里暗暗下定了回到家乡促进昭通旅游业发展的决心。2015年5月15日,对陈虹戈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昭通市大慈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她开启了在昭通艰难的旅游发展之路,她的第一个动作,是当年10月16日在六祖文化广场举办‘2015昭通大慈首届文化旅游国际苹果节’,并创造了‘千人同时吃苹果’的世界纪录。2016年4月19日,昭通市大慈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敲钟挂牌。2016年,昭通市大慈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威信县水田镇达成镇企合作,研发生产大慈元宝枫系列产品;6月24日,入选《中国好品牌》电视节目……应该说,中云大慈集团在昭通的奋斗历程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或许是受昭通交通、景区打造、旅游开发等条件制约,陈虹戈说,近些年她个人的事业一直在打基础的阶段,但她从来都对昭通旅游发展充满信心,也一直坚持不懈加大旅游产业方面的投入。”杨明的《大河向东》中对美酒“云赤液”的追根溯源:“丰沛的水源。镇雄企业家鲁周承包经营原始森林后,对这片林子进行保护与开发,作为赤水河重要水源涵养地的茶山,植被葱郁,绿树成林,云赤酒厂就坐落在山谷里,采用自然发酵的清香型云赤液酒就是在这里酿造出来的。有了优质的竹根水作酿造基础,经过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原料采用高粱、包谷、大米等,经过85℃的热水浸泡后,再上笼蒸煮3~4小时,用酒厂特制的酒曲进行3次拌曲。拌曲也相当考究,第一次水温在41~42℃之间,第二次则为24~25℃之间,第三次20℃左右,充分拌曲后,开始进行醅化,随后是大罐发酵,最后原料入库进行蒸馏,历经恒温控制,反复蒸馏近半年后,才入库取酒……”同样值得我们引申反思的是,作为美酒河的上源,威信县的“云曲”“晨曦”“金潭”三大浓香型名酒曾获国家商务部优质产品奖、云南省优质产品、云南十大地方名酒等殊荣,虽然如今不时在饭局上还被酒民们津津乐道,却早已物是人非、原装酒一瓶难求了。目前威信县已迈入高铁、高速时代,作为从事酒行业的商家,能否追根溯源对白酒市场重新评估,将这三种老酒重新打包生产。这些充满商机的东西,如何从资源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可供深度挖掘的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就不一一枚举了。

大散文的可读性

一般来说,喜欢一本书大多是从语言开始,从思想结束。作为一本书写赤水河文章的专辑汇编,书中8名作者的10篇作品,大多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将新闻的时效性、考证的严谨性和散文的鲜活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文化大散文的笔调来构架,或幽默风趣,或形象逼真,或清新雅致,或立体可感,写出了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独特的粗犷柔美、人情世故,在好看的基础上力争耐看。比如尹马的《好久没有唱山歌》中“香坝河的壮观我是听说过的,我的小姑姑就嫁到香坝河边一个陡峭的村庄里。父亲曾经讲过,我小姑姑不小心把木质的洗脸盆打翻了,圆形的盆子一路往下,滚过几十块坡地,直接滚进香坝河里去了。小姑姑后来听我说了,流了很多眼泪。关于香坝河边的村庄,我不想去过多地述说,因为我的小姑姑后来去浙江打工,多年没有回来,现在连房子都找不到了。在我成为一名河流的执着洞察者以后,曾沿河而上,从香坝河走到上游的罗甸河,从罗甸河走到上游的妥泥河,又从分叉处分别去了毛坝河、文笔河、果珠河、雨洒河,后来走到现在人们公认的赤水源头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满身油腻的中年汉子了。”杨明的《大河向东》中“山有山的脉象,水有水的气度,互相咬合的尘世里,羁绊的山河草木总有生命的迹象,印证物种的泛起和消亡,乌蒙山谦逊地一次次为赤水河的流水让路,让出了大山大水大峡谷的昭通,让出了赤水河向东而流日渐宽阔的水域,让逐水而生的河中生物和见山而长的草木有了相容共生的环境,成为绿水青山的现实意趣和物竞天择的万物自然栖息地。”马燕的《追光的河流》中“厚防的酒又香又烈,酒里有战火,酒里有生死相随的兄弟。历史的车轮带走了厚防曾经的辉煌,天空的高远卷走了马蹄声、鼓号声、厮杀声、枪炮声,想必在每一个被触动的灵魂深处,这些声音依旧在耳边回荡。”刘艺的《在山水之间》中“在赤水河窈窕的波光里,我总是一个人在行走。三步两步中,默念着山水之间那些美好的事情。”

细策划的借鉴性

这本书是来之不易的,既有策划者的高瞻远瞩,也有写作者的独辟蹊径,更有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2021年4月,昭通日报社和镇雄县委宣传部、威信县委宣传部、彝良县委宣传部联合开展了“老区百年路,赤水新征程”革命老区暨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采风活动,参加采风的既有精挑细选的记者曹阜金、汪舒、刘静涛、马燕、罗勇,也有昭通作家尹马、杨明、刘艺,还有昭通摄影家任正银、柴峻峰、杨升雄、刘波、李东旭、郑方星等人。正是因为策划到位,《追光的河流——来自赤水河(云南段)的报道》一书,古朴厚重,灵动的文字书写与独到的摄影图片相得益彰,真正做到了有图有真相,是一本值得收藏之书。关于生态文明,关于生态保护修复,关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在昭通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用较大篇幅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修复与治理的关系,践行‘两山’理论,走好‘两化路’,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深入推进河流生态保护治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聚焦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严格落实‘十年禁渔’要求,统筹‘三大水系’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陆面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确保一江清水出昭通;切实扛起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政治责任和源头责任,认真落实省级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机制,强化系统保护和依法治理,全面推进‘六大行动’,扎实抓好‘八项重点工作’,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要“争当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昭通肩负的重大政治使命。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取得长足进步。通过五年努力,市域生态环境全方位改善,‘三大水系’流域系统治理实现全面突破,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生态空间管控得到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指导性、目的性、针对性、操作性都一目了然,关键是执行者怎样用心用情用力,确保执行不变通、落实不走样的问题。于是我在想,如果五年后,昭通日报社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和有关部门联合再对赤水河流域(云南段)进行深度采风,再出一本纪实文学作品集《来自赤水河(云南段)的再报道》,向《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五周年和昭通市第六次党代会献礼,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关心生态文明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推而广之,如若昭通新一轮的“六大战略”,由昭通市委、市政府总策划,牵头部门提前分头具体策划,每个战略出一本书,五年后组成一套六本献礼书分发给昭通市第六次党代会的代表们,一定会得到广大党代表的大大点赞。


作者简介:

艾自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任昭通市文联副主席、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至今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民族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杂文月刊》《艺术百家》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 200 余篇,多篇入选《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理论与实践》《文化自觉与当代文艺发展趋势》《2014年度中青年文艺评论文选》《云南青年批评家文萃》等文论选本,编著有《诗痴麦芒》,合著有《昭通文学三十年》《文学昭通》。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文学 赤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