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通税务干部蒋仕祥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2021-02-26 15: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税务总局昭通市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彝良县荞山镇猴街村驻村工作队员蒋仕祥参加了表彰大会,与全国各地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个人和集体共同接受表彰。蒋仕祥是云南省税务系统惟一受到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昭通市税务局干部蒋仕祥,自2019年担任彝良县猴街村驻村工作队员以来,迅速转变角色、卷起裤腿、扑在扶贫一线,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贡献。他克服重重困难,携同老母亲和小儿子“一家三代人”,奔赴彝良县荞山镇猴街村驻村扶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共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家人的家国大爱,镌刻下一名税务干部的忠诚底色。蒋仕祥先后被地方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

小家与大家

2019年3月,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昭通市税务局挂钩扶贫点彝良县荞山镇猴街村驻村队员因病急需轮换。蒋仕祥出生在农村,工作后担任过新农村指导员,深知驻村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坚信自己较为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能派上用场,于是主动请缨,告别67岁的老母亲、告别刚休完产假准备返校任教的妻子和两个尚幼的孩子,义无反顾奔赴扶贫一线。

蒋仕祥驻村后,年迈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人在家带着刚满4个月的儿子,妻子身兼数职,繁重的教学任务本身就吃不消,还要照顾8岁的大女儿。2019年4月的一个夜晚,女儿在电话中告诉蒋仕祥: “奶奶最近经常头晕,一个人靠在沙发上睡觉,有时弟弟哭得很厉害都听不到,她还不让我告诉你和妈妈。”听完女儿的话,蒋仕祥想到自己父亲在两年前已去世,母亲患有脑供血不足和脑梗,而今还要孤身一人照看两孩子,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他心里五味杂陈,在自责和愧疚中度过了驻村后的第一次不眠之夜。第二天正好是周末,他随即请假返回家中,陪同母亲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与之前一样,母亲的头晕还是脑供血不足导致,医生特别强调,病人的情况必须要长期有人在身边,一旦头晕摔倒后果将不堪设想。从医院出来后,蒋仕祥再次陷入沉思中,但始终未想出一个既可完成自己的驻村工作任务,又能照看母亲的办法来。这时,有朋友劝他将该情况向单位汇报,建议单位重新选派人驻村,但蒋仕祥想到,目前单位未驻过村的几名同事情况都与自己相似,家中皆生了二胎,缺人照看孩子是大家都面临的困难,加上自己在这短短一个月的驻村工作中,目睹了群众的困难和驻村工作队员工作的艰辛,他最终也没有将自己的困难向汇单位反映。回家后,蒋仕祥与家人召开了家庭会,一家人经商议作出重要决定,就是给4个月的儿子断奶,将母亲和儿子一起接到猴街村驻村。这之后,妻子的晚自习课堂,多了一个专门为女儿准备的小板凳,而蒋仕祥的驻村生活中,多了一辆专门为儿子准备的婴儿车。

“女儿6岁前,我和蒋仕祥也曾分别在两个县工作,长期两地分居,聚少离多,已习惯了边工作边照看孩子。脱贫攻坚是百年大计,而我们家面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两口子都是党员,决不能因私废公。”蒋仕祥的妻子管毓金说。在处理好家庭困难后,蒋仕祥带着母亲孩子,还有妻子的支持和鼓励,又全身心投入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脱贫攻坚中。

单位领导在得知情况后,与蒋仕祥深入谈心谈话,鉴于他的家庭状况组织可以重新选派人员轮换他。可是蒋仕祥没有接受组织的“照顾”,他告诉领导,“我和妻子都是党员,她非常理解我、支持我,单位上许多年轻同事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家庭困难我会想办法克服,不给单位添麻烦,也会全力完成扶贫任务,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扶贫与扶志

猴街村地处乌蒙山区腹地,海拔近2000多米,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2户2318人,贫困面超60%,贫困发生率27.51%,实现脱贫摘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扶贫先扶志,通过前期走访中与卡户交流,蒋仕祥了解到,猴街村部分困难群众思想观念还很落后,有的安于现状,有的脱贫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为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蒋仕祥持续走村入户,逐户交心谈心,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和“三讲三评”工作,做深做细困难群众思想工作,了解卡户实际困难,精心制定脱贫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彭乐琼家住猴街村邓湾村民小组,丈夫潘连涛患有癫痫病落下二级残疾,母亲李德芝患有严重风湿病行动不便,儿子潘恒星在昆明上大学,女儿潘熙玉是学龄前儿童,家庭成员病残、子女上学、缺乏劳动力是主要致贫原因。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实施后,原本填报同意搬迁的彭乐琼“反悔”了。“现在我家就是我一个劳动力,离开土地我不知道怎样养活一家人,特别是怎样供孩子上学。”蒋仕祥到彭乐琼家后,通过交心谈心了解了彭乐琼的担忧,之后,他分别做其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搬过去后,我们不是就不管了,安置点有扶贫车间,你可以选择在那里上班,每个月有固定工资收入,肯定比你种地强。”“我就会种庄稼,其他的我不会。” 彭乐琼说着自己的困惑。“不会可以慢慢学,安置点会请人培训,教会为止。”蒋仕祥耐心解释,还打电话给在昆明上学的潘恒星,征得理解支持后,让其一起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同时,蒋仕祥为潘恒星申请办理了助学贷款和补助,积极为彭乐琼联系工作岗位。解了彭乐琼一家的心结,蒋仕祥所在的工作队最终说服其一家顺利搬进了位于彝良县城发界安置点的新房。

与彭乐琼一样,存在“坐惯的山坡不嫌陡”的传统观念的困难群众还有很多,但通过蒋仕祥及其他驻村队员共同努力,一一做通思想工作,想方设法为易地搬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目前,猴街村101户446人已顺利实施易地搬迁。群众搬进了新家,蒋仕祥及其他驻村队员又在琢磨如何让群众实现收入有保障。

困难群众要脱贫致富,就要有稳定的收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无疑是实现群众创收的重要途径。然而,“适合发展什么产业?”“谁来带头?”“群众不参与怎么办?”等问题无疑是发展产业的难点。蒋仕祥与其他驻村队员一道,在充分调研猴街村气候和土壤条件、农民种植习惯、农特产品市场前景等情况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猴街村大力发展烤烟、竹子、中药材和蔬菜种植等产业。期间,蒋仕祥还充分利用个人在税收政策业务部门工作的优势,向当地合作社带头人、引进的公司负责人讲解农产品收购及脱贫攻坚领域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指导和帮助其办理相关手续,通过税收大数据为农产品找销路,挨家挨户动员困难群众加入合作社。

通过努力,目前,猴街村已成立了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的晨风种植合作社,种植大竹600余亩、白芨20余亩,丰收在即;成立创恒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烤烟和蔬菜种植,已有108户468人入社,2019年合作社单烤烟收入就有100余万元,促进了入社群众年户均增收9000余元。

荣誉与“民誉”

工作以来,蒋仕祥同志曾连续6年获得“优秀公务员”, 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表彰,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2017年入选原云南省地方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人才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积极宣传党的脱贫攻坚和减税降费好政策,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带领群众种植天麻、烤烟、白芨,依托魔芋种植发展协会,积极动员群众投身“农户+合作社+特色产业”生产,依托全省消费扶贫和税务总局“穗来邦”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扶贫点农特产品,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广泛动员工会、食堂和干部职工购买农特产品,探索消费扶贫的新路子,让绿色食品走出大山,助群众致富增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来源。2009年被昭通市政府评为“全市优秀新农村指导员”,2021年,他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荣誉再多也没有村民们的赞誉含金量高,这是蒋仕祥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他也切切实实在用自己的行动做到了民誉更胜荣誉。“有事情,找小蒋,年轻人思路活,人实诚,懂的政策多,我们有困难他总能想方设法帮忙解决,有时我们的疑惑一下答不出来,也会花时间学习了解后给我们满意的回复。”这是村民朱恩国对蒋仕祥的夸赞。

猴街村原支书徐正云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猴街村村民富了,矛盾少了,人心齐了,种植也发展起来了,这一切都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好,给我们派来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干部”。

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蒋仕祥接受采访时说:“获得该荣誉,我非常激动,能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攻坚‘战役’中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收获认可、实现价值,我倍感骄傲和自豪。驻村扶贫虽然艰辛,但看到乡亲们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更多的欣慰和满足。我将牢记初心和使命,接续奋斗奉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力争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乡亲们的期望!”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通讯员 王茂霖 李灵倩)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时政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