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一平和鄢小霞的“双重身份” ——绥江县“天使之家”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中心采访侧记

 2020-04-29 11: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任一平清楚地记得,2015年的一个早晨,儿子亮亮(化名)起床后未洗漱先玩起了手机,任一平顿时心生一阵怒气,她实在是想骂人,但她极力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她知道一旦张嘴,这个早晨必定会有一场伤心伤肺之战,她最终选择了保持沉默。几分钟后,她的手机传来接收短信“嘟嘟嘟”的声音,她心想:那么早,估计是广告信息。内心的怒火还未全部平息,任一平想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随手点开了手机,这时候亮亮已去卫生间洗漱。看到短信内容那一刻,她的眼泪珠子滚了下来,她看了一遍又一遍:“妈妈,三八节快乐”,这是儿子发给她的短信,这条短信对她来说意义非凡。感动的同时,她感到万分庆幸,庆幸自己压住了火气,避免了对儿子造成伤害,因为亮亮是一名脑瘫患儿,心理上脆弱、敏感、易怒、爱哭。这些年来任一平所有等精力都在儿子的康复训练和“天使之家”的教学上,这些节日在她的世界里已被逐个淡忘。在任一平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儿子能走路、生活能自理、会识字、会书写。这个早晨无疑是美好的,亮亮给她的这份惊喜变成了一束光,照亮了他们风雨无阻的康复训练之路。

同样,在鄢小霞的记忆里,也有太多刻骨铭心的画面。鄢小霞告诉记者:“儿子乐乐(化名)两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前孩子不懂得与人分享,有一次我吃了他手里的东西,他硬是要从我嘴里挖出来。在他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是他的,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教会他懂得与人分享。他4岁便学会了游泳、潜水,我经常带他去跳广场舞,并且教会他帮助别人……记得有一天他端了一杯水,我以为他要自己喝,结果他把水递给了他爸爸,说道:‘爸爸,你辛苦了!’顿时我跟他爸爸眼眶都湿润了。从那以后,‘妈妈,你吃东西’、‘妈妈,请你让一下’之类的话经常出现在我的耳边。”

任一平、鄢小霞都是绥江县“天使之家”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中心的老师,主要从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教育,如今她们已整整任教9年,同时她们还是成立康复中心的发起人。2010年9月,任一平和鄢小霞找到绥江县残联,希望能提供一个场所给部分家庭残疾儿童做康复训练用,残联随即给她们落实了场地。2010年10月12日康复中心正式开班,首期参与康复训练的10多个孩子中,一个是任一平的儿子、另一个是鄢小霞的儿子,而两位母亲都是康复中心的首批教师。因为感同身受,从开班之前到现在,任一平和鄢小霞一直在积极动员有残疾儿童的家庭来做康复训练,希望家长们不要错过孩子最佳的康复训练年龄,同时,这也是绥江县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制度、织密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的一项民生工程。但凡遇到从乡(镇)带孩子来做康复训练需要租房的家庭,任一平和鄢小霞会主动帮忙寻找房源,力所能及提供一些生活用品给他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自开班以来,她们经常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对待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如同己出,与残疾儿童的亲属保持密切有效的沟通,共同用爱心和行动肩负起这份责任。

2019年,绥江县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2019年,绥江县委、县政府利用三峡公司捐赠的60万元对康复中心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将其扩建为“天使之家”。“天使之家”总面积2000平方米,室内设有微机室、语言训练室、多媒体感体训练室、感统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图书室、休息室。开设有生活语文、实用语文、生活数学、实用数学、生活适应能力、品德与社会、美术、手工、音乐、舞蹈、语训、康复体育运动等科目。目前,“天使之家”共招收残疾学生45名,其中有两名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已进入普通学校上学,10多名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已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于亮亮和乐乐来说,任一平和鄢小霞既是母亲、又是老师。

对于“天使之家”的孩子们来说,任一平和鄢小霞既是老师、又是母亲。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燕/文 董超/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孙瑜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孙瑜
标签 >> 公益 绥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