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余热生辉夕阳红丨昭通老科协的专家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19-12-09 17: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当《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歌声再次起响:“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市老科协的老专家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服务“三农” 科技带动典型

市老科协以创建科技示范联系户为抓手,分别建立了种植、养殖、加工、生态、农村科技开发、新农村建设等31个科技扶贫示范联系村、组、户的示范典型,对业绩突出联系户中的能人巧匠,给予评定中级职称,帮助拓展市场空间。示范联系户张伟创办洒渔苹果物流中心,组织300多户在去年销售苹果300多吨的基础上,今年销售苹果500多吨;帮助打工回乡的冯波创办农业综合示范基地,集中流转土地600多亩,创办“中国南方榛子产业示范基地”;指导会员钱兴田创办“昭通兴园农林种植有限公司”,使他的良种苗木培育从以往的3.5亩发展到300多亩,销售苗木达30多万株。

培植产业  增强脱贫后劲

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老科协支持会员施宗成夫妇创办花鹿坪村生态黄牛养殖场,今年养殖黄牛可达1000头的规模,出售的壮牛中有少数售价达每头3万多元,创全市养牛一流水平。他致富不忘众乡亲,成立布嘎回族乡黄牛养殖协会,带动会员和周边农户102户养牛脱贫;会员赵庆尤种植优质核桃1.1万多亩,苹果2000多亩,今年培育优质核桃苗100多万株,还在巧家、彝良、昭阳等地进行核桃高枝换头6000多亩,成活率达95%;指导会员帅克飞在鲁甸县小寨镇建起“中华蜜蜂、胡蜂养殖示范基地”,养殖“中华蜜蜂”200多箱,今年培育胡蜂2000多窝;突破榛子育苗和野生滇榛资源的考察研究,为山区农民增添了新的增收门路;会员何金恒今年培育刺老包苗100多万株,又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户提供花椒苗200万余株,到年底可完成300万株的订单。

科技创新  项目研究成果显著

市老科协以搞好昭通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面对一些水库蓄水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昭通市小流域雨洪关系研究与运用》《昭通市中小(一)型水库管理调查报告》《昭通市降雨洪水规律研究与应用》3个水文水利科技课题的研究,历经4年辛勤耕耘,其成果对水库的安全度汛与蓄水增效、桥涵建设、移民搬迁选址等以及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一项成果获国家专利。为搞好“传帮带”,培养人才,参与课题研究的年轻专家代堂刚,被省政协聘为河长制督查督导专家。

抓好生态  建设宜居最美环境

生态脆弱是影响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程,在市老干部局的支持下,老科协支持会员李运忠在昭阳区三善堂村开展面山绿化示范点。他一家三代人,投资近200万元,无偿进行荒山造林1200亩,呈现荒山颓梁披绿装的喜人景象;会员孙启安在招标中,承担昭阳区盘河镇3200亩的荒山造林任务,成活率达97%。老科协把昭阳区新海村列为生态建设联系示范村,协会主要领导帮助该村找市供电局汇报,争取资金680万元,解决了全村32个村民小组1000多户4000多人的用电和护林问题,使现在的森林面积达2.8万亩,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一度贫困的村庄逐渐成为昭阳区绿色生态最美村庄之一。

抓好队伍  注重建设会员之家

市老科协是全市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家,旨在实现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针对会员面广、量大、分散、战线长的实际,市老科协建立了协会会员微信群和短信群,随时传递信息,开展沟通联系。为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市老科协向省老科协总结推荐先进工作者,在全省老科协召开的会议上进行表彰,会员吴正培、陈顺芳、申时贤、施宗成、赵庆尤、冯波、李远忠、帅克飞、任正春9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市老科协被评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进集体;会长王声荣被评为中国老科协30周年先进个人,于11月19日出席了中国老科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老科协成立30周年座谈会。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云飞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娟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娟娟
标签 >>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