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留下“痕迹”非万事大吉

 2019-08-30 15: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必要的形式服务于必要的内容,“痕迹”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未必就是政绩,若把“痕迹”当政绩,就会本末倒置,推波助澜,泛滥成灾。

“痕迹”不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的粉饰,不是拉长程序、劳民伤财的折腾,不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假象,不是装模作样、邀功请赏的砝码,不是评先选优、树立典型的依据,不是应付检查、得过且过的空子,不是一劳永逸、万事大吉的了结。说到底,“痕迹主义”就是形式主义,只会越走越偏,徒劳无功。然而,不少地方做任何事情都要留下“痕迹”,似乎不这样做就等于白做或没做。为何这样呢?究其主要原因,这些地方的考核存在务虚不务实的问题。比如,有的上级单位把微信群、政务 APP 当成了开展工作的捷径,需要什么材料,就让基层干部报上来。这些“痕迹”看上去光彩夺目、应有尽有,却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犹如雾里看花。比如,一些部门用“工作留痕”代替监督,当起了“甩手掌柜”,让繁忙的基层干部应接不暇,以致你“甩手”给我、我“炮制”给你,看似有来有往,实则敷衍搪塞。这种以形式主义“留痕”应付形式主义“考核”的做法,还会引发效仿之风,败坏社会风气。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把“痕迹”当政绩的“痕迹主义”就是思想问题,嘴里讲着实事求是,行动却流于形式,只求昙花一现,不求开花结果;这种“痕迹主义”就是作风问题,浮于表面,只求轰动效应,不求实际效果;这种“痕迹主义”就是担当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痕迹主义”就是失责问题,你学我、我学你,自欺欺人,把事业当儿戏。这样一来,就会误导大家讲“痕迹”、忙“痕迹”、报“痕迹”,好坏不分,真假不辨,一切围着“痕迹”转;这样一来,就会形成真抓实干的不如会照抄照写的,势必打击干事积极性,让人心灰意冷,影响事业进程;这样一来,就会助长形式主义之风,空耗人力、物力和财力,变着花样误人败业。

与时俱进不是挂在嘴上的原地踏步,开拓进取不是瞻前顾后的裹足不前。有问题不怕,怕的是不敢或不愿正视和解决问题。新时代就要有新思想、新作为、新面貌,解决了“做人”的问题,才可能解决“做事”的问题,也才可能推动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李云飞)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评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