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绥江脱贫故事】扶贫“娘子军”,谁说女子不如男

 2019-01-14 10: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她们是让人羡慕的机关女干部,却擦掉了口红,放弃了时装和高跟鞋,只身走向农村扶贫一线;她们是家人倚重的“主心骨”,却将耐心、温柔和坚毅付与陌生的贫困乡亲,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领路人……

脱贫攻坚战役中,她们红颜不惧战场,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娘子军”。

在新滩镇挂钩个村委会的扶贫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因为在鲢鱼村委会结对帮扶的余妍丽、许庆燕、黄梅、王昌彩、魏仁巧等11位都是女同志,这支队伍因此被称为新滩镇的扶贫“娘子军”。

“书记带头干,我们责无旁贷”

“余书记,你来啦,赶紧屋里坐,这么热的天,辛苦哦……”余妍丽是新滩镇的党委书记,操持着全镇的工作大局。但是,对于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群众,她却从不含糊。

进到屋里,看见挂钩户罗天亮家屋里很乱,余妍丽找来扫把、抹布就开始整理家务,完全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这是余妍丽走访结对帮扶群众时,一次很随意的举动。然而,细心的工作,却起到了带头示范操持家务的效果。之后不管哪一次去,罗天亮家都是干干净净的。

走访群众是绥江精准扶贫当中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按照绥江县委“5682”和“678”工作机制要求,处级干部每月下乡走访不少于5天,科级干部每月下乡走访不少于6天,一般干部每月下乡走访不少于8天,全体干部每月入住农户2晚,原则上入住自己挂钩贫困户,不得入住条件较好的农户。每月逢6、逢7、逢8的公历日,全体挂钩人员要集中下乡,对挂钩户进行走访和开展交叉检查,召开圆桌会议。

黄梅是新滩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的职员,考到该单位前,她只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第一次下乡时,她显得有点不知所措。但看到余妍丽书记一进群众家就亲切地和群众拉家常,帮忙烧水、扫地,忙前忙后,她突然就释然了:“书记都不嫌脏、不嫌累,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融入群众的生活,才能让群众信任你,才能影响群众,帮助群众脱贫。”黄梅说,大家平常走访贫困群众,对自己没发现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会通过交叉检查、圆桌会议、片区会议等进行研究和解决。

用言行影响别人,这是女扶贫干部的工作特长。结对帮扶以来,新滩镇机关党委的扶贫“娘子军”们,通过女干部特有的细心、耐心,不仅摸清了每家的致贫原因,还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而且通过宣讲政策、提高群众认识的方式,使贫困群众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帮扶,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和强化。

“我们就是贫困户的亲人”

黄梅挂钩的罗长远一家,有6口人,其中4个孩子是在读的学生。妻子聂成玉视力二级伤残,46岁的罗长远是一家人的家庭支柱,然而不幸的是,2016年干活时,罗长远也不慎摔伤,造成重度残疾,腿脚不便,家庭十分困难。

为了给贫困户予以精神的安慰和鼓励,黄梅每一次去他们家,都会随手带上点小礼物。有一次,在帮忙收拾家务过程中,黄梅看到他们家的棉被、被罩都已破烂,便自己出钱给他们全家换了崭新的床、被子、被套。针对他们家的特殊情况,帮扶小分队经过协商,为他们家争取到了5个人的A类低保和1个特困供养名额。同时,还给罗长远争取了一份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每个月帮忙打扫村里的环境卫生,可稳定收入600元。

新滩镇移民服务中心职员王昌彩挂钩的王明中一家,原本一家3口小日子还算勉强,但自从他妻子重病后,举家为其医治,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今年,他妻子去世,王昌彩想尽办法给他们送去温暖,不忍看着贫困户家徒四壁的屋子,王昌彩便和家人商量,把自家的旧沙发、桌子、电视柜等家具,请了一张车,直接拉到了贫困户家。

余妍丽挂钩的罗长银一家,也是生活比较困难的贫困户,房子建好后,几年来没钱硬化院坝,一到下雨天,泥水成潭,坑坑洼洼。余妍丽了解到他们有个残疾的姑娘要照顾,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进行硬化,二话不说便买来了沙和水泥,帮助他们打了一个平整结实的院坝。

每逢过年、过节,都会自己出钱买米、食用油等慰问、看望贫困户。东西虽少,体现的却是亲人与亲人之间的关心关怀。

“结对帮扶贫困户,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他们有困难,我们义不容辞。”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新滩镇机关党委的这班扶贫“娘子军”们,放弃了坐办公室的待遇。她们之间的很多人,有些是刚刚结婚不久的新娘子,有些是年幼孩子的母亲,有些是需要赡养公婆的儿媳,但是,她们却从不在精准扶贫的路上说一声“不”!一边是忙不完的中心工作,一边是迫不及待的脱贫攻坚,如何再撑起自己家?她们就以持续的加班完成任务。

“现在,下村的路更好走了,村子更干净了,贫困户的日子也越来越好,精气神越来越足了。每每想到贫困户脸上的笑容,就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们事实证明了“娘子军”也是脱贫攻坚的“半边天”。(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杨涛源)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