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村·看新貌·镇雄】铁匠湾的“前世今生”

 2018-12-03 14: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王 毅

从镇雄县城出发,沿着镇彝路行走两个多小时就到达镇雄县花山乡集镇,再行驶六七公里的通村油路,便抵达此行目的地花山乡铁匠湾苗寨。

时隔两年之后再踏入铁匠湾苗寨,已是今非昔比!

夹在两座延绵山峦间的铁匠湾苗寨,绿树掩映着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走近村寨,一座高大的寨门横跨在进寨入口处,上面醒目地书写着“铁匠湾苗寨”几个大字。一条宽阔干净的柏油路,直穿寨门延伸向寨子深处。道路两旁,太阳能和风能路灯有序排列,像一个个夹道迎宾的使者。顺着柏油路往里走,寨中的风光便尽收眼底。联户路将柏油主干道联通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竹篱笆围成的菜园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活动广场、篮球场、廊亭等公共活动设施应有尽有。眼前种种景象,让人很难联想到这里居住环境曾经的“脏、乱、差”。

“铁匠湾苗寨是一个相对原始落后的苗族聚居村寨,整个寨子共96户409人,其中苗族占78户378人,受自然条件与交通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落后。”仅有的数据资料无法还原之前的铁匠湾苗寨,在笔者尽力搜寻有关它的记忆而终未所获时,幸好遇见干完农活赶回家的村民王效洪,他讲述了铁匠湾苗寨的“前世今生”。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铁匠湾村民大多居住茅草房、杈杈房,甚至人畜共居。留在王效洪记忆里的,就只有这些茅草房、杈杈房。但经历4次改扩建之后,王效洪家及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改变。

1993年,因兄弟姐妹长大,原来的茅草房住不下了,王效洪便另选地点,用石头、木头、石灰作主体,“油毛毡”作盖顶,建起40平方米的“油毛毡”房子。1997年,王效洪外出务工,手头宽裕了,增建了80平方米,依然用“油毛毡”作盖顶。2006年,王效洪打工回来,掀掉“油毛毡”房顶,盖起了水泥平房。2011年,又新建了40平方米的水泥平房。每次建房,花完了打工的积蓄,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对内外墙进行装饰。

但在铁匠湾苗寨,像王效洪一样通过外出务工改善居住条件的人家非常少,很多村民居住环境一直比较差。到2015年底,铁匠湾苗寨仍有茅草房、杈杈房42间,无公共活动场所,“脏、乱、差”现象突出。

2016年,花山乡将铁匠湾苗寨建设作为当年全乡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挂钩帮扶单位的镇雄县交通运输局倾力帮扶,协调整合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资455万余元,全力打造铁匠湾苗寨。

仅用8个多月时间,消除了42间茅草房、杈杈房;新修住房面积8000余平方米,实现厨卫入户、人畜分离;新修柏油路1.7公里,建设联户路12000平方米,新铺人饮管道3.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0余盏,新建1200平方米民族文化广场1个,配套建设休息长亭和篮球场。

短短8个月时间,铁匠湾苗寨实现了华丽转身,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苗族村寨变成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环境的改善,也唤醒了苗族同胞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之后每年花山节,铁匠湾苗寨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吸引了数万游客前往。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镇雄 脱贫攻坚 新貌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