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与“返贫”之间,你是否在徘徊?

 2018-01-03 09: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精准扶贫讲求有的放矢,一箭中的才是“扶真贫”,也才会达到“真扶贫”之效。形式为内容服务,扶贫“不返贫”就是好路子。

  然而,一些人家总是在“脱贫”与“返贫”之间徘徊,今年脱贫,明年返贫;一些村庄“扶”了几十年,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仍河山依旧;一些干部一次次抛家别子,连续驻村扶贫,精神可嘉,但还是整不出什么大名堂,这是为何?

      主要原因六点:一是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这些年,劳务经济的确帮了农家不少忙,一些贫困户靠外出打工、政府补助等盖起新房,住进新居,但耗尽钱财,甚至负债累累,一遇天灾人祸就成了住新房的贫困户,朝不保夕。这种靠出卖“原始劳动力”换来的一点务工经济,就是一部血泪史,空壳村的“留守问题”一直没得到彻底解决。受自身条件和思想观念所限,知识改变命运、一技兴家的格局还没形成大气候。加之自然环境恶劣,广种薄收,最多解决温饱问题,拿什么发展自我?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老贫困户的问题没解决,新贫困户又冒了出来。二是产业严重滞后。如今已不是“人多力量大”的时代,没有强劲的产业支撑,人多就是负担,要吃饭,要穿衣,要看病……钱从何来?仅靠外出打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个“留守问题”就让你得不偿失,拿什么强起来?三是干部未必都是扶贫专家。扶什么贫,怎么扶?茫然得很!不少干部“要我扶贫”还没转变为“我要扶贫”,只是随大流,跟着“形式”走,能不一场空?四是讲“规定动作”却偏离了实效。一个“模式”走到底,精准扶贫演变成精准填表,这样表,那样表,多如牛毛,听农户的还是听上面的?反正是“规定动作”,有效无效,责任尽到。一定程度上,这种“规定动作”又演变成以形式“检查”形式,式“逼”人,能不逼出糊涂账?五是喊口号做样子。一级传达给一级听,只谈战略不谈战术,到了最基层还是空谈大道理,能解决问题吗?解放思想成了坐而论道,勇于担当成了豪言壮语,与时俱进成了原地踏步,造福百姓成了纸上谈兵,整得好吗?六是弄虚作假。一些地方人假话假,话假事假,芝麻说成西瓜,西瓜说成太阳,甚至偷梁换柱,瞒天过海,就为了邀功请赏。

       磨刀不误砍柴工,打好问题歼灭仗,才可能打好脱贫攻坚决胜仗。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做到有错必纠,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万变不离其宗,扶贫“不返贫”才叫巩固成果,不产生新的贫困户才叫扩大战果。我们既要善于因地制宜,读懂市场,又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振兴“产业”为引擎,才可能打好主动仗,走出一条自己的扶贫之路,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时间不等人,我们要以创新为手段,灵活多样地主动出击,才可能创造扶贫奇迹,与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