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印象昭通看振兴丨昭通:小土豆的“振兴密码”

 2025-10-28 15:28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昭通市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柱产业,聚焦“种、引、增、延”四大关键环节,以科技赋能育种、主体带动发展、精准提质增量、创新延链增值为路径,推动“小土豆”实现从传统零散种植到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的蝶变,书写出产业富民的生动实践篇章。

“一粒好种,能让一亩地多收上千斤。”这是昭通发展马铃薯产业过程中,农技人员和种植户们的共同感受。过去,昭通马铃薯品种老化、产量不稳,制约着产业发展。为破解品种瓶颈,当地坚持“自主研发+校地合作”双线并行。一方面组织本土农业技术人员深耕育种攻关,另一方面主动对接河南省农业大学、贵州省农科院、云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借助外部智力资源加速优质品种培育进程。

经过多年攻关,昭薯11号、昭薯12号等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质新品种相继问世。其中,昭薯11号在田间极量攻关测产中,创下亩产6189.73公斤的惊人纪录,成为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王牌品种”。如今,昭薯11号推广面积已达6000余亩,昭薯12号超万亩,即便在云南德宏、建水等冬作区,亩产也均超3吨,以高产、优质的特性赢得农户青睐和市场认可。

良种推广,繁育基地是关键支撑。巧家县马树镇马铃薯省级种业基地应需而生,这个总投资2283.82万元的基地里,一套从“微型薯”到“商品种”的完整繁育体系就此建成,为昭通马铃薯产业发展筑牢了“源头防线”。

“以前自己种洋芋,选种凭经验、施肥看心情,收了之后拉到集市上碰运气卖,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稳钱。现在跟着企业干,种什么、怎么种、收了卖给谁,都不用愁,心里踏实多了。”这是巧家县马树镇众多马铃薯种植户的共同感受。

为破解小农户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的短板,昭通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引导农民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巧家洪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是当地带动农户增收的“领头雁”。该公司覆盖种薯繁育、大田种植、产品加工全链条,通过提供技术指导、签订订单收购协议等方式,已带动周边700余户农户种植马铃薯1万余亩。

“新型经营主体就像纽带,既能把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快速推广到田间地头,还能打造‘样板田’,让其他农户跟着学、照着干。”马树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农艺师范科祝坦言,随着各类经营主体不断崛起,当地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主要粮油作物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显著提高,为大面积提升单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要发展,产量是基础。昭通立足本地立体气候特点和山地资源禀赋,科学划定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区,重点建设马铃薯单产提升高标准生产展示区,将展示点打造成产业提质增效的“试验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站”。

每年马铃薯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关键节点,市县乡三级农科人员都会主动下沉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零距离”服务。从种薯挑选、播种密度控制,到水肥管理、晚疫病统防统治,农科人员手把手教农户操作,确保“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技术和农资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辛勤付出换来了丰硕成果。据统计,2024年昭通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236.21万亩,产量高达278.65万吨。这一串串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昭通市以精准施策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坚定实践,也为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筑牢了“硬底盘”。

“洋芋好吃但难存,收下来放不了多久就发芽、腐烂,每年都要浪费不少。”这是长期困扰昭通马铃薯种植户和经营者的难题。如何破解存储痛点、提升产品附加值,让马铃薯更值钱?

昭通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构建“专家团队+政府+企业”合作模式,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携手,在巧家县马树镇建成国内首条“土豆米”生产线,让马铃薯实现了从“鲜食作物”到“食产品”的跨界转型。

“土豆做成米,保质期从十几天一下子延长到18个月,还最大程度保留了土豆的营养。”巧家县洪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辉拿起一袋黄澄澄的土豆米介绍,通过微孔冻干等技术重组土豆淀粉结构,再搭配粗粮配比,生产出的土豆米既有米粒的形态,又有Q弹的口感,实现了营养与口感的双重升级。如今,这条生产线已加工新鲜马铃薯1100余吨,生产土豆米380余吨,产值超1000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为马铃薯产业打开了增值增收的新空间。

“以前种洋芋,种得多愁卖、卖不出愁烂,一年忙到头心里没底。现在有专业技术团队指导种植,还有公司保底收购,闲时还能到加工厂打工挣钱,一天能挣百八十块,现在的政策真是相当好!”马树镇八皮村47岁农户董明高的话语里,满是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期盼。

从一粒良种的培育推广,到一个产业的规模化崛起,再到一条产业链的延伸升级,昭通用“种、引、增、延”四篇文章,破解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让昔日山间的“土疙瘩”,真正变成了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金豆豆”。


云报全媒体记者: 付兴华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聂孝美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帆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帆
标签 >>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