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6 17: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十四五”以来,昭通市残疾人联合会牢牢把握“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一主线,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在6个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增强。
筑牢组织根基,事业发展基础日益坚实。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为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昭通残疾人事业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实现县、乡级残联组织全覆盖,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应建尽建,成功构建起以县级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服务网络。这一扎实组织基础,有效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为提升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参与度与职业技能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办证服务,办事便捷程度大幅提升。昭通聚焦残疾人证办理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开展下乡集中评残、上门评残、远程评残等服务,全面推行网上办理。创新实施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将残疾人证办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领等5项服务整合,实现“一次申报、一窗受理”。
聚力就业增收,促进共同富裕成效显著。昭通多管齐下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常态化入户访视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精准帮扶,全市21951名纳入监测的残疾人中,已成功消除返贫风险12599人。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制定实施《昭通市残疾人就业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残保金征缴联动机制,鼓励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市建成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3个、示范点13个;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08人次。成功承办2025年云南省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昭通专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0人,年均新增残疾人就业约2000人次。着力推进扶残助学,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8501名残疾适龄儿童中已入学8289人,入学率高达97%。
提升康养水平,康复托养服务持续优化,康复服务供给质效齐升。“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康复资金7274.91万元,为67985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残疾预防关口前移,制定《昭通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强部门协作,积极推动新生儿筛查、诊断与康复救助有效衔接,并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道路安全设施建设,着力防范老年人及儿童意外伤害致残。现已建成鲁甸、绥江、彝良、威信、水富等县(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初步形成居家、日间、寄宿相结合的多元化托养服务体系。
强化社会保障,民生安全网底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坚实有力。全市共有11.4万名残疾人享受城乡低保,13999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3183人次,发放城乡低保金17.81亿元、特困供养金6.46亿元、临时救助金1.37亿元。养老保险政策积极落实,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无障碍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繁荣文体事业,扶残助残氛围愈发浓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昭通已在图书馆建立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3个,组织残疾人参与各类阅读活动;持续开展残疾人“五个一”文化进家庭和“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大力发展特殊艺术,完善市残疾人艺术基地设施,组织艺术展演,生动展现残疾人艺术才华与自强不息精神。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残疾人运动员150人;累计输送132人次参加国际、全国、全省残运会等赛事,均取得较好成绩。
近年来,昭通市残联进一步强化“代表、服务、管理”核心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情用力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聚焦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完善服务供给体系,努力推动残疾人生活品质再上新台阶。
记者:马娟 刘兴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