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印象昭通看振兴︱卯家湾安置区的新生活

 2025-10-24 09:21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清晨,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在朝阳中苏醒。安置区雨露社区49岁的搬迁群众刘定美步行10多分钟,便到了鲁甸九年一贯制学校食堂开始一天的工作。“以前供孩子读书,不得不四处奔波打工挣钱。现在最小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我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补贴家用,空闲时到文化广场散散步,日子过得很舒心。”刘定美说。

五年前,刘定美一家七口从巧家县红山乡黑铁村搬到卯家湾安置区生活。刘定美介绍,老家黑铁村位于牛栏江峡谷的大山里,村里交通不便,到集镇买东西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现在的新家园就在县城里,学校、医院、超市、文化广场都在家门口,居住环境、出行条件、各种配套设施都非常好。

从深山土房到县城楼房,刘定美一家的变迁是卯家湾安置区群众生活巨变的生动缩影。这里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关切有了坚实依托,特别是就业帮扶车间、苹果和香葱产业基地、“噜咪啦”薯片加工厂等平台,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拓宽了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

同样从巧家县搬来的信才非一家也过上了新生活。2019年11月,他以搬迁群众代表和社区干部的双重身份参与安置区前期工作,向老家反馈建设进度,协助群众搬迁入住。“通过不断努力,得到了群众和组织认可。”信才非先后被选为景新社区支委委员、党总支副书记,负责基层治理和就业等工作。

从部队退伍后,信才非做过理发师、房产销售,回巧家县崇溪镇老家搞过特色农业种植。“崇溪海拔高,冬天很冷、风很大。现在搬到县城,生活环境非常好。”对比今昔巨变,信才非感慨道:“以前学校在半山腰,家在山顶,走山路上学要一个多小时;上中学路程更远,得走五六个小时。现在出门就是柏油路,学校就在家门口,社区孩子们上学十分便捷。”

五年来,卯家湾安置区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不仅让群众安居,还通过培育产业、促进就业帮助他们乐业。扶贫车间、学校、医院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确保了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安置区设施配套完备,我们一家都非常习惯、非常满意。”信才非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众多搬迁群众的心声。

卯家湾安置区是全国跨县安置区脱贫人口最多的易地搬迁安置区,承接了昭通市5县的偏远山区群众3.9万余人。各族群众搬迁入住5年来,安置区不断完善产业、就业支撑和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创新开展“红、黄、绿”精细化社区服务管理举措,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托起各族群众稳稳的幸福感。

如今,从崎岖山路到平坦油路,从外出务工到就近就业,从教育医疗资源匮乏到公共服务触手可及,3.9万名各族群众开启了新生活,逐步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从移居到宜居、从脱贫到振兴的幸福蝶变。

搬出大山天地宽,幸福家园卯家湾。经过5年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卯家湾安置区3.9万余名各族群众,不仅在生活空间上实现互嵌融居,还实现了生活方式的变革、发展机遇的重塑。当一方新天地安放千家万户的幸福梦想,乡村振兴的画卷正由此铺展,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马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