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云菌”出山 产业“增味”!《农民日报》聚焦云南野生菌产业

 2025-10-23 15:45  来源:农民日报

10月22日

《农民日报》刊文

聚焦云南野生菌产业

通过智能化生产与精深加工等

带动农民增收




体验云南的生活,若不吃上一顿野生菌火锅,那一定是不完整的。刚从林子里寻来的鸡枞菌、青头菌、鸡油菌、奶浆菌等,洗净放入鸡汤中,焖煮半个小时,那一个鲜味,绝了!

立体的气候类型、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了云南极为丰富且独特的野生菌资源。目前,云南已知野生菌2753种(含变种和变型),占全国已知大型真菌总数的57.4%。其中,野生食用菌882种,占全国食用菌物种数的90%以上。

在“云菌”中,除了野生食用菌,还有人工食用菌,二者共同构成了美味的世界。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看一组数据便知:2024年,云南食用菌总产量119.41万吨,总产值472.49亿元;总产量全国第15位,总产值全国第二。

产量“平平无奇”,产值却高居前列,“功臣”正是野生食用菌。

昆明市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云南省最大的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2024年交易量达6.9万吨、交易额120亿元,占全省交易市场交易额的85.7%。交易中心总经理成爱丽说:“交易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累计销售野生食用菌34.26万吨。”

推动“云菌”产业不断前行的,不只有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还有政策的绵绵之力。近年来,云南省相继出台了《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及配套支持措施,为“云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带来了食用菌产业的显著改变。楚雄州连续3年投入财政资金1800余万元,发放“菌乡贷”等8100多万元用于支持“云菌”产业升级。目前,已形成了以2家“国字号”头部企业为引领,9户“省字号”龙头企业为骨干,1573户经营主体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

走进位于楚雄州南华县的品品鲜生物科技智慧工厂,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今年2月,从江苏引进的品品鲜生物科技智慧工厂在南华县破土动工,6月底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菌棒5400万棒、鲜菇5.5万吨、产值7亿元。

在楚雄州南华县,工人们在食品加工企业修剪香菇脚。郜晋亮 摄

楚雄州委副书记崔同富说:“楚雄坚持走‘野生’和‘人工’相融合之路,由‘靠天吃饭’向‘四季出鲜’转变,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和产值从2022年的9780亩、5.9亿元增加到了2024年的1.59万亩、12.39亿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也取得显著效果,2024年食用菌产业综合产值超170亿元。”

“云菌”产业升级,正在向种业端、生产端、加工端、市场端聚焦,加快突破优质菌种供给不足、精深加工短板突出等诸多问题。

在种业端,“云菌”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航天育种,已经迈出了许多“关键一步”。云南省食用菌产业专家组组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孙达锋介绍,云南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全国领先,目前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基地612个、296.61万亩。2021年至今,新增食用菌新品种45个,选育了代表云南高原特色的“中菌黄见手青1号”“云白灵芝”等优势新品种。

在生产端,“云菌”既重种植规模拓展,更重科技支撑,以智能化实现产业提质、提效。在昆明市嵩明县花卉园区内的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进的智能温控系统可以让菇房的昼夜温差精确到±0.5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实时调节通风量,加上无菌无尘的生长环境,使金耳的生长周期从原来的90天缩短至40天,日产量提升到10吨。

技术创新对“云菌”产业的改变,是实打实的。曲靖市陆良县副县长李勇对此感受深刻,他说:“县里与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10余所科研院校合作,通过技术赋能推动品种、品质和价值提升。食用菌产值从2019年的14.9亿元增至现在的23.4亿元,提升了近60%。”

在加工端,“云菌”产业正在不断突破加工短板,实现产业链条延伸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据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工作组组长、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李英杰介绍,云南现有食用菌加工企业485家,加工品类超过150种,包括膳食纤维、食用菌蛋白、功能性食品、调味品、营养剂等新产品。

看市场端,从抢占国内市场到开拓海外市场,“云菌”适应消费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松茸和白玉菇、曲靖市陆良县的杏鲍菇、楚雄州南华县的牛肝菌……早已是欧美、南亚、东南亚国家食客餐桌上的美食。据昆明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省食用菌出口额2.3亿元,同比增长60.8%。

电商直播已经成为“云菌”出山、出海的新途径。郜晋亮 摄

为了跟紧市场,昆明市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创建了全国首个野生菌价格指数体系。成爱丽说:“我们依托‘智慧木水花’平台,每日采集发布交易数据,年服务超500万人次。”

产业发展、升级,落脚点在农民增收。如今,“云菌”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2024年,直接带动就业20万人,间接带动300万人,从业人员达1000万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





撰文:郜晋亮
来源:农民日报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央媒看云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