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通好“丰”景㉘丨盐津:绿竹成荫遍地“金”

 2025-10-20 10:5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盐津县庙坝镇群山之间,连片的竹林是当地群众最珍贵的“绿色银行”。初秋时节,走进盐津县庙坝镇流场村的竹林,新笋破土而出,遍野的饱满,是按捺不住的秋收喜悦。

庙坝镇流场村村民周主刚天刚蒙蒙亮就来到山上,由于自家的笋山还没完全投产,采收量不大,在收完自家竹笋后,他和妻子便帮其他大户采笋,一公斤能有2.2元的工钱。夫妇俩是出了名的麻利人,因为工钱合理,他和妻子采笋更有劲头。他告诉笔者:“我们(夫妇)俩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打(采)700来斤竹笋,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见到笔者,该村笋农周主洪脸上笑意盈盈。他和妻子靠着这片笋山不仅撑起了家,还培养出了一名大学生。说到收成,他一边利落地剥着手中的竹笋,一边盘算道:“我家二十多亩竹山,今年竹笋长势很好,能收入五万多元!”言语间充满喜悦。

竹笋破土,带来舌尖上的鲜美,也撬动了山乡的巨变,这鲜嫩的竹笋正是村民致富的“密码”。据流场村党支部书记周主刚(与前文采笋村民同名不同人)介绍,流场村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模式为核心,紧密联结594户村民(其中274户为脱贫户),构建了稳定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近年来,通过持续修建生产管护道、防火通道和改造低效林,3.8万亩竹笋基地焕发新生,竹笋年产量可达2100吨,产值约1300万元,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林草部门常年组织专家下沉到村,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效果非常明显。”周主刚表示,专业指导不仅提升了竹笋产量,也更坚定了村民的发展信心,大家积极性越来越高,增收路子越走越宽。

流场村是盐津县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作为盐津县三大富民产业之一的竹产业正持续释放绿色动能。近年来,盐津县紧扣“竹”资源,做活“竹”文章,通过科学布局、精准施策,按海拔与区域特性发展筇竹、方竹、楠竹等品种,系统推进新植、改造与选育工作。目前,全县笋山面积已达102万亩,实现了翠竹对适宜区域的全面覆盖,翠绿竹林在每一片适宜的土地上拔节生长,蔚然成林,在青山之间书写着生态与生计共赢的篇章。


通讯员:艾欣 张起瑞 文/图

一审:张 帆  一校:艾 欣  二审:聂学虎
二校:胡远松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张 帆  一校:艾 欣  二审:聂学虎
二校:胡远松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盐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