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通深化文化互嵌推动各民族团结“一家亲”

 2025-10-20 09:27  来源:昭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昭通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让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枝繁叶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宣讲演绎传思想,文艺创作聚民心。昭通市精心培育“乌蒙石榴红”宣讲团和演出团,统一制定宣讲提纲,分散开展宣传宣讲,融合各民族文化精品编排系列文艺节目。今年以来,已深入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活动560余场次,覆盖各族群众超100万人。同时,通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征文大赛、亲子诵读、文艺创作等活动,形成一批民族文艺精品,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坚定“五个认同”。

史海钩沉寻根脉,学术研讨铸魂灵。昭通深入挖掘、讲好“袁滋题记摩崖石刻”蕴含的祖国大一统故事、“扎西会议”故事、“大国重器”故事等,将相关理念嵌入景区景点讲解。2024年8月29日,昭通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昭通学院召开。来自省内外的16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袁滋题记摩崖石刻所蕴含的“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历史文化内涵展开深入研讨,结合历史叙事与现实意义,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五个共同”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火把熊熊燃激情,苗岭欢歌庆团圆。昭通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其中靖安火把节成为当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8月15日,以“情燃盛夏共狂欢・同心共建好家园”为主题的第二届昭通大关靖安火把节在靖安安置区启幕。开幕式上,彝族歌曲演唱、彝族传统艺术表演轮番登台。节日期间,每晚的彝族打跳、火把巡游、篝火狂欢等互动环节,让各族群众与游客深度体验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色文化传薪火,民族美食暖人心。国庆假期,革命老区威信县的红色文化旅游持续升温,扎西红色小镇、扎西会议会址等红色文化地标游人如织。同时,以“红色扎西 苗岭欢歌”为主题的芦笙舞邀请赛精彩不断,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此外,扎西老街还摆开了99桌“九大碗”非遗长街宴,乡亲们将田间丰收成果化作地道家宴,以质朴温情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也让四方宾客在品尝正宗风味的同时,感受到当地淳朴深厚的民风民情。

文化为桥连四海,民族同心共一家。昭通市通过系列文化浸润活动,将“各族人民共有一个家园——中国,共有一个身份——中华民族,共有一个名字——中国人,共有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体理念深植人心,使之成为各族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追求,有力推动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记者:陈忠华 聂孝美 通讯员:郑莉 文/图

一审:陈忠华  一校:聂孝美  二审:茶月秋
二校:崔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忠华  一校:聂孝美  二审:茶月秋
二校:崔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