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阅读昭通·文苑丨飞越时空的金秋喜讯

 2025-10-18 10:1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大伯,我收到云南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啦!”“大伯,我被曲靖师范学院录取了!”8月5日那天,我的微信里连续收到两个侄女发来的“报喜”信息。看着屏幕上的文字,我激动了好一阵。

我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我没有完成的大学梦被孩子们实现了。

我家住在水富市太平镇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盐井村。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家里兄弟姐妹5人,我排行老大,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高中生。我们家到我这一代,还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

回想当年在水富一中读高中时,我的学费、生活费、车费,是父母卖粮、卖菜、卖鸡蛋一元一元地凑起来的。虽然那时每月生活费不过30元,可有时父母也难以按时凑齐。我心里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除了正常的费用外,从没向父母要过零花钱。

1990年7月,我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于是,我便跟随父母学种地、喂猪、养鸡,那一年我19岁。

5年后,我娶妻成家,先后有了两个孩子。因为自己和父母都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把孩子的教育列为家庭不可更改的核心任务——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奔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大儿子小学毕业那年,他问我:“爸爸,我可以去报考云天化中学不?”我知道那是一所好学校,可费用比乡镇中学高出太多。但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对他说:“你全力去考,只要考上,家里砸锅卖铁也供你读。”后来,大儿子以优异成绩被云天化中学录取,成为初一新生。

为了及时了解儿子的思想状况和学习进展,我每周六早上都会从家里骑摩托车赶往50公里外的水富县城,了解他的生活、学习情况,陪他做作业,和他探讨解题思路。这样的陪伴,3年里风雨无阻。

“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始终把这句话作为家庭教育的座右铭。我深知,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家庭,唯有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才能让他们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大儿子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了云天化中学的高中。2012年春季学期,办理完孩子的入学手续,交完所有费用后,家里只剩1000元。我把这笔钱全部交给儿子作为第一个月的生活费,然后望着空荡荡的钱包,沉默了许久。“接下来怎么办?儿子下一个月的生活费怎么办?”

回到家,面对家中无钱的困境,我和妻子商量了许久,最终决定外出打工。收拾好行李后,我俩久久不能入睡,眼巴巴地等着天亮。第二天早上,我们背着两个大大的行李包,坐上班车,踏上了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打工之路。

经过3天奔波,我们抵达鄂尔多斯市,经亲戚介绍,我们在东胜区的一个工地上找到了一份工作——我负责安装室内水电,妻子帮师傅们递材料、拿工具、糊线槽,做些杂活。我们做事踏实肯干,很快赢得了老板和工友的认可。一个月后,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高工资”——5500元,妻子每月也有2500元。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儿子的生活费总算有了着落。除去基本开支,我们把剩下的6000元全部寄回了家。我们在工地上干了5个多月,前后往家里寄了近3万元。随着水电工程接近尾声,考虑到家中还有年过七旬的岳母和正在读小学的小儿子需要照顾,且目前的困难已基本解决,我们便决定踏上回家的路。

2015年6月,大儿子在高考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第一个大学生。经过商量,我们让他选择了免费定向师范生。

我们兄弟姐妹5人都没有固定收入,为了供孩子读书,有的常年在外打工,有的一边种地一边就近打零工,还有的做点小生意。尽管大家日子都不宽裕,却有一个共同信念:哪怕再穷再苦都要优先保证孩子的上学费用。

自2015年我大儿子考上大学以来,10年间,兄弟姐妹的孩子们都把他当作榜样,营造了你追我赶、刻苦学习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大家庭里先后有7个孩子参加高考,均被公办本科院校录取。其中2人考上四川师范大学,1人考上云南财经大学,1人考上西南林业大学,1 人考上昭通学院,1人考上玉溪师范学院,1人考上曲靖师范学院。

人们常说,言传身教是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为了让孩子在寒暑假有一个安心、安静的学习环境,我家一直没买彩色电视机,我们也从不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打游戏。

目前,我们大家庭中还有5个孩子正在读书。我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用优异的成绩为自己铺就一条广阔的人生道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一个家庭而言,教育能兴家,亦能改变命运。只有重视子女教育,家庭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作者:杨长亲

一审:田朝艳  一校:杨长亲  二审:张 帆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田朝艳  一校:杨长亲  二审:张 帆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文化 文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