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16 08:53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作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和重要的国际连接枢纽,承载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地区的抗战工作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组织优势与战略远见,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敌后游击斗争、保卫国际通道及动员边疆各族人民投身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在云南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全民族统一抗战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消息传到云南,中共云南临时工委立即组织各界群众积极响应。各大中学校师生高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并开展请愿活动。为了更好地组织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云南临时工委成立并领导了“云南省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昆明学生救国联合会”等秘密组织。
与此同时,中共云南临时工委在学校、工厂以及全省各地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共发展党员50多名,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不断壮大抗日救亡队伍。在“九一八”事变6周年之际,中共云南临时工委昆明支部领导“学抗会”发起纪念活动,吸引云南各界群众3万多人参加。活动中,群众高呼“云南各界同胞团结起来”的口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进一步唤醒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抗日自觉,在全省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极大地激发了各族群众爱国主义热情。
此时的云南,作为抗战大后方,汇聚了众多民族力量。随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的成立,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和民主爱国人士聚集云南,进一步壮大了抗日救亡的进步力量。在中共云南省工委的领导下,西南联大的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据《中共西南联大地下组织和群众革命活动简史》记载,先后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党员学生达206人。即便敌机在头顶盘旋,讲台上的教授依然镇定自若,坚守讲台,守护着民族的希望。
1938年上半年,为解决中共云南临时工委与中共昆明支部在工作上的重复和交叉问题,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将两个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成立后,便将“云南青年抗日先锋队”和西南联大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合并,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云南地方队部”(后简称“民先”),统一领导云南青年的抗日救亡运动。“民先”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扩展到全省各县和农村。1939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在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共云南省工委。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工委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推动云南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文艺界、新闻界十分活跃,《云南日报》副刊《南风》、公开刊物《南方》等广泛宣传团结抗日,传播先进文化;《放下你的鞭子》《难民曲》的上演,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
抗战后期,日军从缅甸入侵云南,怒江以西大片国土相继沦陷,数十万云南同胞惨遭屠戮。随着滇缅公路等重要通道被切断,全国抗战战略全局面临严重威胁。云南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关于“如果日军深入云南,就要在云南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积极组建抗日游击队。在中共党员朱家璧、张子斋的引导下,龙陵青年朱嘉锡组建了龙潞抗日游击队。这支在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推动下成立的游击队,经过朱家璧的训练与领导,直接参加对日作战。1941年夏,中共中央南方局派遣中共党员江枕石进入云南,动员当地爱国士绅罗正明组建游击队,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佤山抗日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到800余人,并主动对日军发动攻击。
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和领导下,云南先后组建了10多支抗日游击武装,总人数达5000余人。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勇作战,有效扰乱和牵制了日军的侵略行动。与此同时,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共云南省工委的动员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义务劳动、物资募集,努力完成军工生产和军事运输任务,为滇西大反攻提供了有力支援,在云南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号召,并向各地党组织作出了迅速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的指示。然而,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融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在此背景下,龙云主政下的云南成为维系这一战略局面稳定的关键地区。面对严峻局势,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抗日立场,积极构建并维护云南抗日统一战线。周恩来、朱德等高度重视争取以龙云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将其视为影响抗战全局的关键。1937年,周恩来、朱德、叶剑英与龙云同赴南京参加国民党政府最高国防会议。会议期间,朱德、叶剑英向龙云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得到了龙云的赞同。此后,中共中央又派遣八路军高级参议周素园继续与龙云接触,向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朱德还亲自致信龙云,积极推动云南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沟通,龙云的政治态度从最初的疑虑戒备,转变为默许乃至有限度地支持中共在云南的活动,这为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做龙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广泛团结云南各界人士,共同推进抗战事业。1940年,朱德、吴玉章以师生、朋友的关系致信国民党元老、重九起义领导人之一的李根源,恳请他凭借自身威望,策动有关军队并动员民众抗击日军。在罗炳辉的促成下,滇军60军第184师师长张冲同周恩来、叶剑英会面。张冲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并希望党组织派人进入其部队工作。随后,党组织派遣周时英等共产党员进入滇军第184师,建立了秘密党支部。在党的思想引领下,广大滇军爱国将士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4月,滇军60军参加台儿庄会战,全军参战人员3.5万余人,伤亡18400多人,伤亡率达52.4%。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日本的政治诱胁下,汪精卫集团与其签订《日华协议记录》等3份卖国文件,激起全国各界人民的强烈谴责。为巩固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云南省工委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讨汪”运动,提出了“讨汪”政治口号,要求政府明令开除汪精卫国籍、以汉奸卖国罪通缉,并彻底清除其残余势力,以巩固团结统一抗日战线。在中共云南省工委的积极倡导以及云南各界“讨汪”运动的影响下,龙云于1939年2月10日通电声讨汪精卫的叛国行为。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工作和团结引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逐渐形成并得到巩固。这个时期的云南吸引了大批民主进步人士聚集于此。这不仅为全国抗日民主事业开创了新局面,也为后续的军事斗争和抗战通道保障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在云南抗战中的时代价值
在云南抗战的艰苦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诸多宝贵的精神品质所秉持的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云南民众的爱国热情,使全民族抗战的信念深入人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在云南的生动实践。
面对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利益为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超凡的思想引领和灵活的策略运用,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战斗意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根本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和引领下,以罗炳辉、聂耳、周保中、朱家璧等为代表的云南儿女奋勇向前,为挽救民族危亡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党号召广大党员和民众发扬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即便在艰苦环境下,也要坚持抗争,并通过组织各种抗日救亡活动,鼓舞军民士气。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以龙云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支持,凝聚滇军等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御敌。
中国共产党“人民战争”思想在云南抗战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中国远征军奋战在滇西峡谷密林,云南许多男女老少自发组成担架队、支前队,以向死而生的勇毅穿梭于前线与后方。在缺乏现代机械化设备的艰苦条件下,广大人民昼夜轮番苦战,依靠手挖肩挑,修筑了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中印输油管道等被西方人视为“世界奇迹”的工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云南抗战中铸就的时代价值,是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生动写照,引领云南抗战走向胜利,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坚定守护和平、勇于开创未来的信念与担当。
通讯员: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