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12 11:10近年来,永善县坚持从文化充电站、流动大舞台、活动主阵地三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探索文化养老的特色路径,构建起覆盖城乡的银龄文化服务体系,为辖区老年人打造了温馨的“精神栖息地”和活力满满的“健康加油站”,让老年生活绽放出别样光彩。
开设“文化充电站”
让银发人群“老有所学”
近日,笔者走进永善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三楼的书画室,只见老年大学书画班的银发学员们正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一场“艺术修行”:从细笔描绘兰花舒展的叶子,到浓墨点染梅花傲雪的姿态,再到一笔一画书写出质朴厚重的书法作品……学员们不断精进技艺。曾经握笔生疏的双手,如今已能娴熟运用笔墨,将梅兰竹菊的清雅、鱼虾的灵动、楷书的严谨鲜活地呈现在宣纸上。
课堂上,学员们常常围坐在一起,互相点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这里不仅是学习的课堂,还是他们交流情感、寄托志趣的精神家园。刚创作完书法作品《静夜思》的59岁学员欧辅芬高兴地说:“老年大学办得很有特色,在这里可以写字、画画、下棋、跳舞、唱歌,能学到不少新东西,生活充满新鲜感。没想到退休之后还能圆艺术梦。以前总觉得书画高深莫测,现在每天跟着老师学习,才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这横竖撇捺和章法布局之间。”
近年来,永善县充分利用老干部活动中心现有场地资源,新建了200余平方米的共享式综合馆,内设综合球场、乒乓球室、非遗展览室等活动功能室;改造半封闭门球场、地掷球场等球场5个;对中心内部进行绿化美化、地面硬化,维修排水系统,改造公共卫生设施,配备消防安全设备,全面提升了各馆(室)服务功能,实现了活动场地的规范化、安全化、标准化建设。
同时,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永善县依托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党校、文化馆、图书馆等机构和场所,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推出“热门”专业,打造“精品”课堂,先后开设舞蹈、书法、绘画、摄影、器乐、普通话等课程,并邀请县内外专业教师授课,让广大老年人在快乐学习中感受到“文化养老”的乐趣,进一步提升精神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搭建“流动大舞台”
让银发人群“老有所乐”
7月中旬以来,由永兴街道主办,以“文艺赋能·文明共建”为主题的文艺巡回演出活动在溪洛渡、景新、桐堡、振兴等7个社区开展。永善县大河艺术团、溪洛渡群艺团等老年文艺团体带来的器乐合奏《众手浇开幸福花》、腰鼓舞《张灯结彩》、舞蹈《祝福祖国》、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此次巡回演出,正是永善县为银龄群体搭建“展示舞台”的生动缩影。
72岁的白宗兰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谈及演出感受,她的话语里满是感激与欣喜。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排练和付出。为了在观众面前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每次接到演出任务后,团员们都会精心准备、认真排练,对每个节目反复揣摩、练习,直至每个细节都达到最佳。“自从加入这个大家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次站在舞台上,我都感觉自己年轻了20岁!”
近年来,永善县坚持“活动聚人气、展示增信心”的理念,结合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为老年人搭建“两个舞台”(室外百姓大舞台、室内周末小舞台)。活动由县文化和旅游局策划主办,各老年文艺团体轮流参与,围绕普法强基、基层治理等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艺资源,编排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巡回演出,把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在各老年文艺团体的积极参与下,我们搭建的流动文艺演出舞台内容精彩纷呈、形式丰富多样,如今已成为全县覆盖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和影响力最大的社会文化活动,不仅深受老年人欢迎,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永善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提供“活动主阵地”
让银发人群“老有所为”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永善县2025年春节系列活动在县城工农广场举行。溪洛渡群艺团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舞龙表演,让市民和游客在体验传统民俗活动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该团团长周德亮介绍:“我们团队现有35名队员,年龄最大的80岁,年龄最小的60岁。大家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自发组建团体、编排节目,用实际行动诠释‘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用文艺的形式演绎别样的晚年幸福生活。”
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专业技能,许多人渴望在晚年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近年来,永善县结合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创新思路、采取措施,着力做好“文化养老”文章,竭尽全力为老年人搭建价值发挥平台、提供活动主阵地,不仅帮助他们找到了归属感和存在感,还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他们用智慧和热情为晚年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为推动永善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银发力量。
通讯员:黄 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