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金秋探大方:访喀斯特秘境油杉河 寻六百年彝汉交融奢香魂

 2025-09-29 19:58  来源:昭通新闻网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诗画金秋·欢歌同行——‘媒体大V看毕节’宣传推广活动”于9月28日走进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一行人先赴“生态康养地 秘境油杉河”,沉醉于喀斯特地貌的雄奇与古彝风情的醇厚,后往县城探寻奢香文化,感受六百年彝汉交融的历史回响,在自然与人文的碰撞中,解码大方文旅的独特魅力。

油杉河:喀斯特地貌中的生态奇观与古彝风情

地处大方县东北部的油杉河景区,地跨雨冲、星宿两乡9个行政村,规划有8大游览区33个景点,以奇峰、秀水、原生态森林为核心,如今对外开放的崔苏坝国际露营基地、仙宇屯游览区、大峡谷游览区、古银杏游览区,早已成为游客心之向往的打卡地。

这里属低纬度高海拔区域,平均海拔850-1911米,最低处两岔河海拔780米,最高峰十字岭海拔1911.2米。巨大的相对高差,造就了悬崖峭壁的险峻、深壑幽谷的静谧、山高水低的壮阔,典型的喀斯特峰丛中槽切谷地形,让每一步前行都能邂逅不一样的景致,仿佛大自然用鬼斧神工在这里绘制了一幅立体的山水长卷。

沿着山路前行,便来到仙宇屯游览区。垂直平均高度130米的高空悬崖玻璃栈道,是勇敢者的挑战。行走其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四周是拔地而起的奇峰,磅礴气势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感叹“步步惊心,步步皆景”。搭乘客运索道穿越峡谷,油杉河的壮丽山河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令人心旷神怡。景区核心仙宇峰——一柱擎天,山顶乾隆年间修建的观音庙香火袅袅,为雄奇山色增添了几分灵韵,完美诠释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油杉河的魅力,不止于自然奇观,更在于流淌其中的古彝文脉。仙宇屯之名源于彝语“宣慰”谐音,默默见证着水西土司的历史传奇;曾家寨里,世居的彝族村民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游客在这里能品尝到天麻炖鸡、大方烙锅等特色美食,在与村民的闲谈中,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

古银杏游览区更是油杉河的“活化石”。古银杏林中,40余株银杏树构成“中国银杏四最”,其中“御赐银杏”高耸入云,承载着明代以来的历史记忆与民间信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金秋的阳光洒向崔苏坝国际露营基地,万亩草甸泛着淡淡的金黄。这片平均海拔1780米的土地,曾是古驿道蜿蜒、圣泉潺潺之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草原露营胜地”。天高云淡的秋日里,设施完备的房车随时等候,满足人们对户外生活的美好想象。不仅如此,轨道式滑草的尖叫、激情卡丁车的轰鸣,为静谧草甸增添了活力;餐厅里的桌餐、烧烤香气四溢,便利店的物资一应俱全,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无需担忧生活所需。

与崔苏坝遥相呼应的南天门游览区,藏着大自然的“浪漫巧思”。南天门如天工开凿的天然门洞,将夫妻岩的动人传说框入其中,一旁的象鼻山惟妙惟肖,登顶远眺,大峡谷的层峦叠嶂、蜿蜒溪流尽收眼底,每一处景观都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

奢香故里:一位女政治家的历史回想与时代传承

从山水秘境走向历史深处,媒体一行随后奔赴大方县城,聚焦以奢香夫人为代表的彝汉交融文化。

在奢香博物馆,媒体大V们驻足聆听,回溯奢香夫人摄政贵州宣慰使期间开辟“龙场九驿”、引进中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卓越功绩。这座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而建的博物馆,收藏彝文古籍、服饰、器物等1400余件,系统呈现了彝族历史文化的精髓。

不远处,始建于1396年的奢香墓庄重肃穆,虽历经沧桑,仍传递着这位明代女政治家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数百年来,她的故事与精神,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成为大方最动人的历史名片。

若说奢香博物馆与奢香墓承载着历史记忆,那奢香古镇则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这座集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配套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小镇,巧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彝族文化元素融入南区“奢香印记”、北区“古镇遗风”、中区“都市禅心”三大主题街区。八大文化广场、十大艺术塔楼错落有致,环抱古镇的层层梯田四季皆美,构成了一幅“一步一景,四季不同”的动人画卷。

穿行在古镇街巷,媒体大V们用镜头记录下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老人们在树荫下闲谈,商铺里的经营者热情招呼客人。完善的教育、医疗、商业配套设施,让群众安居乐业。尤为亮眼的古彝梯田,将农业生态与旅游观光完美结合,既保留了彝族农耕文化的根脉,又为古镇注入了“造血”活力。

从油杉河的生态奇观,到奢香故里的历史传承,再到古镇新生的时代篇章,通过媒体大V的镜头与笔触,大方这片土地正以其跨越六百年的文明回响与生生不息的生态之美,迎接八方来客,共赏金秋诗篇,共赴一场心灵与山水、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记者:刘静涛 孔竣/文

图片由毕节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审:刘静涛  一校:徐 红  二审:杨超烨
二校:杨 杰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刘静涛  一校:徐 红  二审:杨超烨
二校:杨 杰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