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贵州织金:探秘地下王宫 邂逅古城烟雨

 2025-09-29 19:5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黔中腹地的群山褶皱里,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如一颗被时光打磨的明珠,既有喀斯特地貌馈赠的世界级自然奇观,又有六百年历史沉淀的人文瑰宝。从“地下天宫”织金洞到“地球裂缝”织金大峡谷,从“烟雨乡愁”平远古镇到“百泉润泽”古城街巷,再到舌尖上传承的非遗美食,这片土地正以“自然+人文”的双轮驱动,书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织金洞:亿年雕琢的“喀斯特百科全书”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走进织金洞,仿佛踏入地球深处的奇幻秘境。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以“大、奇、险、峻”闻名,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最高处逾150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景观千姿百态,宛如一座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博物馆。

17米高的“银雨树”是织金洞的“镇洞之宝”,历经15万年沉积而成,晶莹剔透如象牙雕刻,塔状造型层层叠叠,在灯光映照下泛着温润光泽,堪称世界溶洞罕见奇观。如今,这株自然瑰宝已被投保15亿元,景区联合科技企业建立“地质风险预警实验室”,通过三维扫描与实时监测技术,将保护从被动修复转向主动预防,为自然遗产保护提供了“织金方案”。

“霸王盔”尽显雄浑气势,14米高的石笋形似古代楚霸王的头盔,底部直径约12米,表面纹理如铠甲鳞片,仿佛历经千军万马的洗礼;“姊妹玉树”亭亭玉立,两根洁白的钟乳石相依相偎,灯光下泛着柔和光晕,似两位身着素衣的少女低语呢喃。此外,“卷曲石”“普贤骑象”等景观各具特色,有的如流云舒卷,有的如神兽伫立,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地球亿万年的沧桑变迁。

织金大峡谷:“一线三槽”里的生态诗篇

距织金洞2公里处,织金大峡谷以另一种姿态展现喀斯特的壮美。总长3公里的峡谷内,“水上水、洞上洞、桥上桥、天外天”的奇特景观,被地质学家赞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这里既有绝壁深渊的险峻,又有万燕归巢的灵动,是自然与生态的完美融合。

峡谷呈“一线三槽”地貌,两侧崖壁高达数百米,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绿意顺着岩壁蔓延,与谷底清澈的绮结河相映成趣。绮结河发源于织金凤凰山,时而奔腾穿峡,时而潜入地下,形成明暗交替的河道景观。游客可乘船顺流而下,看两岸绝壁如刀削斧凿,听水声潺潺伴鸟鸣清脆;也可沿岩壁栈道徒步,在“一线天”处仰望蓝天被压缩成细长丝带,于“天生桥”上俯瞰峡谷全貌,感受“人在画中游”的惬意。

平远古镇:烟雨朦胧中的人文乡愁

若说自然奇观是织金的“筋骨”,那人文建筑便是织金的“魂魄”。平远古镇以织金古称“平远”命名,与古城无缝连接,规划用地136万平方米,总投资58亿元,融合水西彝族、川南徽派等建筑风格,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旅综合体。

雨后的古镇,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水珠,穿镇而过的贯城河倒映着飞檐斗拱,薄雾中传来苗族芦笙的悠扬曲调。蜡染作坊里,匠人手持蜡刀在布上勾勒图案;文琴戏戏台前,老艺人吟唱着百年流传的剧目;街边商铺中,晶墨玉大理石雕刻、苗族刺绣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夜幕降临,灯火缀连亭台楼阁,烟雨桥倒映金钟湖,勾勒出“邂逅之城,烟雨古镇”的诗意画卷。古镇不仅荣获“贵州省十大旅游新地标”“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称号,更通过文旅融合带动就业,成为织金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样板工程”。

织金的厚重人文,同样沉淀于一砖一瓦之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织金财神庙,以其“虎头形”木质结构和三十六屋脊、十八翼角的彝族建筑特色,被誉为“中国第一财神庙”。

而织金的味道,更在舌尖上鲜活起来。宫保鸡丁——这道因晚清名臣丁宝桢得名的世界名菜,选用本地土鸡与糍粑辣椒,融合鲁菜技法,酸辣鲜香;省级非遗“源俊水八碗”以曹国舅烹蹄筋、吕洞宾薏仁米等八道佳肴,承载水西彝汉交融的宴饮礼仪;街头巷尾的荞凉粉配上皮蛋与秘制蘸水,酸辣爽口,成为游客必尝的味觉记忆。

从洞天秘境到古城烟火,从地质奇观到人文积淀,织金以其“洞天福地·宝桢故里”的独特气质,构建起自然与人文深度交融的旅游图景。如今,随着织金洞、大峡谷、平远古镇联动发展,这座被喀斯特地貌亲吻、被历史文化浸润的土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的山水画卷。


记者:刘静涛 孔竣/文

图片由毕节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审:苏 燕  一校:刘静涛  二审:杨超烨
二校:杨 杰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苏 燕  一校:刘静涛  二审:杨超烨
二校:杨 杰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