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大家谈|尽孝要趁早

 2025-09-15 09: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河南青年张尚昀用三轮车驮着母亲,穿越800公里风雪路踏上返乡路;云南女孩背着“袖珍”爷爷去北京看升国旗、爬长城……当这些视频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他们的拳拳孝心所感动。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个朴素真理:尽孝要趁早。然而,在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与功利化的价值观正悄然侵蚀着这份传统美德。孝心若不及时付诸行动,终将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孝道的本质,是感恩与陪伴的即时践行。传统文化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典故,将孝道升华为人类文明的底线伦理。《论语》强调“孝悌为本”,正是提醒我们:孝心不是遥远的承诺,而是当下的践行。现实中,许多子女总以“等事业有成”“等条件更好”为由拖延行孝,却忽视了父母衰老的不可逆性。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空巢老人比例持续攀升,若一味等待“完美时机”,很可能陷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永恒遗憾。贾玲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穿越时空弥补遗憾的情节,恰恰映射了现实中的无奈——时间从不等人,亲情更无法重来。

现代社会加剧了“尽孝拖延症”的蔓延。在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们陷入“以物质替代陪伴”的误区。有人将尽孝简化为转账汇款、节日送礼,却缺席父母的日常陪伴;有人沉迷职场竞争,将父母的电话视为“打扰”,将唠叨当作“负担”。社交媒体上,“新型尽孝”现象更折射出扭曲的价值观:部分子女以“陪伴”之名行啃老之实,透支父母积蓄以供自身享乐,这种伪善的“孝心”,实则是对亲情的背叛。孝道的真谛,本应是双向的情感流动,而非单向的索取或敷衍。

尽孝趁早,需以行动破解难题。孝心贵在细微处践行。无需惊天动地的壮举,一句日常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一次搀扶的守护,都能让父母感受到温暖。从政策层面而言,国家已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并将重阳节法定为“老年节”,正是国家对孝文化的制度性守护。从个体层面而言,我们更需将孝心融入日常,平衡工作与家庭,在父母健在时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关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警示,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尽孝不是道德枷锁,而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它教会我们:在追逐未来的同时,莫忘身后守护的身影;在计较得失时,莫失人性最初的赤诚。唯有将孝心化为即时行动,才能让传统美德在时代洪流中熠熠生辉,让每个家庭免于“遗憾”的困扰。趁早尽孝,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文明的传承。


作者:刘月


一审:罗 丹  一校:刘 月  二审:郭 倩
二校:马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刘 月  二审:郭 倩
二校:马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大家谈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