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01 10:262024年以来,昭通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城镇工作现场会精神,紧紧围绕“两年基本完成失地农民安置”目标,将安置保障作为发展之要、稳定之基、民生之本,系统谋划、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全力破解空间与土地制约,取得阶段性成效。
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发展支撑。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支持下,昭通市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积极调整优化昭阳区城镇与村庄空间格局。以项目为抓手争取边界支持。联合发改部门系统谋划区域性发展项目,推动安置点纳入省级“重中之重”项目库,为城镇开发边界调整提供依据。整合存量空间资源。深度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调出城镇余量空间,保障城镇开发边界内34个安置点共3950亩、跨边界144亩用地;统筹村庄建设用地指标1753亩,保障边界外14个安置点需求。规划编制提前介入。结合“三区三线”成果,优先保障安置需求,率先完成8个安置点相关详细规划单元编制,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有效衔接。
强化协同联动,破解用地瓶颈。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机制、优化流程,全面提升审批效率。专班推进。市、县成立用地保障专班,分类研判、定期调度、全程跟踪,实现安置用地报批全面提速。分类报批突破常规。根据安置地块与开发边界关系,精准区分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性质,分类组织报批。全市安置需求8800亩,已保障国有建设用地4563亩、集体建设用地3110亩,剩余1127亩正加快报批。向上争取破解指标难题。针对占补平衡制约,积极赴省自然资源厅汇报争取,获得1743.84亩占补平衡指标支持,并以“垦造+恢复”指标结合方式落实耕地补充任务。省自然资源厅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专题研究补正、省级指标换挂等方式压缩审批时限,保障项目及时落地。
坚持系统谋划,推动城乡融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将失地农民安置作为城市建设的头号工程和暖心民生工程。一方面,将安置工作融入中心城市发展整体布局。因地制宜统筹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同步规划市政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已完成17条市政道路设计并启动建设,切实改善人居条件。另一方面,坚持规划引领提质增效。成立市、县规划设计专班,下沉基层摸清群众意愿,优化规划方案,提升设计成熟度,最大限度压缩审批周期。计划分两年完成规划审批,目前已完成14个安置点规划审批,其余16个安置点正在征求意见,预计9月底前完成2025年度审批任务。
下一步,昭通市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续扛牢政治责任,聚焦安置问题化解,全力做好空间、用地和规划保障,确保安置群众早日住进“安心房”,实现“安居梦”。
通讯员:熊星 邓鸿雁 龙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