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29 10:04作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大省,云南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蕴和宜人的气候条件,早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省文旅厅等七部门2024年出台的《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云文旅联发〔2024〕15号)及其实施方案,明确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重点,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3000个旅居村,旨在以城镇旅居和乡村旅居为抓手,全面推广具有云南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建设金牌旅游村和乡愁旅游带,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理想栖居地。笔者结合镇雄县乌峰石雕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健将自己经营的镇雄识石雕刻艺术有限公司乌峰石雕非遗工坊融入旅居产业发展的实践和成效,探讨非遗项目在助力云南旅居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的路径。
一、旅居云南建设行动为非遗项目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旅居云南建设行动可为非遗项目解决部分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提出,要把旅居云南作为全省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统筹整合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等现有资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资金支持,在合规的前提下重点推进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及农业农村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居公共服务配套与产品质量。长期困扰非遗项目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可通过旅居云南建设行动得到有效解决。例如,演艺类非遗项目的排练和表演场所,可作为“群众大舞台”“游客集散中心”等设施,纳入乡村旅居项目建设。手工类非遗项目的传习场所和展示展销场所、饮食类非遗项目的制作和销售场所,可利用旅居村老旧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相关改造资金可纳入旅居项目争取政策支持。
(二)旅居云南建设行动可显著提升非遗项目知名度。根据《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规划,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为主题,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拍摄制作旅居云南系列宣推作品,在各类主流媒体、社交平台进行集中投放,全面增强“旅居云南”品牌影响力。作为旅居产业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业态,非遗项目将成为媒体宣传的重点内容,其知名度的提升将有力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三)旅居云南建设行动为非遗项目创造全新发展机会。作为云南旅游的升级形态,旅居云南特指省外客人以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移动办公等为目的,在云南省停留两周至一年的深度体验模式。通过实施《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我省将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品质,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多元文化等资源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开启“诗与远方”的沉浸式旅居生活。这种从观光游到深度游的转变,将显著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升级。作为旅居产业的核心特色业态,非遗项目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非遗项目要主动融入旅居云南建设行动,壮大云南旅居产业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一)在非遗工坊、传习场所、生产制作车间、展示和销售点等的选址方面,主动融入旅居云南建设行动。2024年,镇雄县利用文化保护传承类中央预算内资金,在城郊接合部建成了全长13.4公里的红军长征体验步道。步道设置20个历史故事展示节点,该步道现已成为全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徒步健身的核心场所,日均吸引大量机关干部、师生及旅居人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健敏锐把握机遇,将长征步道旁闲置院落改造为乌峰石雕非遗工坊新址,非遗工坊的租金由原来的7万元每年降至1.8万元每年,使用面积由原来的200多平方米扩展至800平方米。
(二)在经营内容方面融入旅居云南建设行动。镇雄识石雕刻艺术有限公司搬迁后的非遗工坊占地近800平方米,包含展厅、会客厅、石雕车间以及院坝和生活区等功能区域。通过市场调研,刘健敏锐发现长征步道沿线饮食配套不足的商机。其发展思路恰好与林草部门推进林下经济的政策导向相契合,2025年年初,在依法取得镇雄县国有林场30亩林区土地使用权后,工坊创新打造了林下生态养鸡场与特色餐厅相结合的复合业态。通过“走长征步道,观省级非遗,品石器食代”的主题宣传,以乌峰石雕工艺特制的石锅为烹饪器具,推出包含石锅炖鸡、石锅烙烤、石锅豆腐、石锅汤圆、石锅洋芋等五种特色菜品的地方美食,实现了非遗技艺与餐饮服务的有机融合。
(三)融入旅居产业,实现多方共赢。刘健将非遗工坊从闹市区搬迁到长征体验步道沿线,并创新性地将非遗项目与旅居消费需求相结合,新增特色服务项目,取得了显著的多赢成效。一是盘活了乡村闲置资产,改善村庄环境。刘健租用前,该院落已闲置多年,屋顶破损严重,内外杂草丛生。改造为非遗工坊后,通过精心装修和科学业态规划,实现了从环境卫生死角到乡村文化地标的华丽蜕变。二是显著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非遗工坊搬迁前,每年需支付7万元的房租费,且因位于县城闹市区,还需额外缴纳物业管理费,搬迁至长征体验步道沿线后,不仅不需要缴纳物管费,房租更是降到1.8万元每年,同时使用面积得到大幅提升,整体经营成本实现阶梯式下降。三是营业收入实现显著增长。非遗工坊搬迁后,乌峰石雕的销售业绩稳定,但通过新增的餐饮经营项目,整体营业额较搬迁前增长了三倍以上,随着旅居产业的持续发展,预计未来营业收入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四是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非遗工坊自县城闹市区搬迁到长征体验步道沿线不足1年,已新增4个就业岗位,随着旅居产业的持续发展,预计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镇雄县文化和旅游局 李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