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武风浩荡育英才——访昭通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镇雄县武术协会主席陈庭华

 2025-08-26 10:5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位于乌蒙山深处、赤水河源头的镇雄,享有“镇守雄关”“鸡鸣三省”的美誉,自古民风淳朴,武林俊杰人才辈出。今天,当地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武术大师,为人和蔼,正气凛然。他就是昭通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镇雄县武术协会主席、镇雄文化武校董事长陈庭华。

幼年时期的陈庭华本不好武,受父亲影响后醉心武术,少年时代在父亲教导下学习武术,后遍访乡梓武术拳师,弱冠之年显露出武术天赋,招招式式过目不忘,家乡流传的多门拳派练得出神入化。成年后,常与人较技,少有败绩。为拓宽武术视野,离家下四川、过贵州、上北京拜师学艺。后拜入著名武术家沙国政大师门下,深得恩师垂爱,饱学武功武德,成为其成名弟子。形意、八卦、太极、通背、拳击等功力笃实纯正。而后又纵横万里遍访全国武术大师,国内武坛的著名武术家何福生、犹兆龙、吕紫剑、于鸿坤等都是其尊师益友。几十年来,无意仕途,倾注武学研究,周游全国寻师访友,探求各派武术,印证所学武功,后在北京偶遇全国著名实战大成拳家王选杰先生,与其交手实战,三比三败,钦服而拜入王选杰大师门下苦习大成拳精华,8年后获“滇省门墙”称号,成为云南大成拳门墙弟子。

如今,陈庭华在全国各类武术比赛中,获国际国内冠军、亚军、季军100余次,成为云南武术界一颗耀眼明珠。

陈庭华的人生转折,源于他对武术的酷爱。赴各地拜师学艺期间,他感到中华武术技能及其文化、哲学思想,需要代代传承。为此,陈庭华勇担社会责任,于1989年创办第一所武术研讨机构“镇雄武术馆”,以武育人、以武交友,弘扬中华武术。由于他的精心教学与武术探索,深得各路武术人士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今天,已升级为镇雄文武教育集团,走上了集团化办学之路,旗下有镇雄文武一小、二小和文武红叶中学3所学校,在校学生4800余人。

学校办起来了,怎么教?陈庭华将几十年教习武术的心得用于教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文武结合、动静相济的教学方法。集团高度重视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文化成绩与武术锻炼相结合。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每天开设4堂武术课,刮风下雨永远坚持。操场上,孩子们个个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响亮的口号、雄壮激越的鼓声、嘹亮清澈的号声、精彩纷呈的队形、主题鲜明的队形拼图,充分展现出文武孩子们放飞梦想、锐意进取的新时代风采,体现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严师的带领下,成绩令人欣慰。每年考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昭通市第一中学的学生,每年高达上百人。目前,进入军队、警察及法检机关、安保机构等毕业学生不计其数,已是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也许,练习武术给人的印象是刀枪棍戟、打打杀杀,但走进每一所镇雄文武的学校,整个校园弥漫着中华传统建筑的浓厚气息,飞檐斗拱亭台楼榭,一砖一瓦古朴典雅。操场、过道、阳台……每一条标语、每一期黑板报,无处不散发着中华武术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个校园,都打造百米法治走廊,将全国各地习武人士因自我约束不严而半途而废,甚至锒铛入狱的案例,图文并茂地让孩子们学习,时刻警醒自己。办学36年来,镇雄文武学校从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从未发生过校园欺凌事件。

36年驰骋武林,传承中华武术文化;36年潜心办学,育出桃李满园。36年的蹉跎岁月,他将中华武术引入课堂,创造了武术与现代教育结合的全新模式,传承中华武术成绩装然。

国内诸多武术组织经常邀请陈庭华,参加各种有影响的赛事,苦于事务繁重,他多推荐弟子们参加全国各类赛事。2000年第二届云南省自由搏击争霸赛弟子许磊分获50kg级冠军,王文勤获52kg级亚军;2002年浙江省散手王争霸赛,弟子韩竞守获56kg级冠军;2003年6月应国际武术论坛邀请陈庭华赴湖南作论文答辩获金奖;2003年11月弟子们赴湖南参加首届东亚武术运动会,分获八卦、太极、通背一、二、三名……

步入花甲之年的陈庭华,对中华武术的认识境界更高一层。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不仅是技击特点突出、养生意蕴深远和文化内涵丰富,更应具有广阔谦逊的胸怀。为此,他将多年来呕心沥血从事武术研究与教学的经验一一撰写,《八卦掌拳学》《形意拳学》《通背拳术》《大成拳道》《夜郎拳法》等多部武术著作即将出版,与武术爱好者见面。


通讯员:毛君胜 文/图

一审:莫 娟  一校:毛君胜  二审:童博谣
二校:彭晓雨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莫 娟  一校:毛君胜  二审:童博谣
二校:彭晓雨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