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教育强市 | 为继续教育架起“立交桥”——记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方巧梅

 2025-08-26 09:5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夜色深沉,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行政楼里,副院长方巧梅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自2019年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她便扎根于此。6年来,她的时间被分成两半:一半用在讲台上;一半投入继续教育学院的建设中。当学历教育遭遇政策收紧与生源萎缩的双重夹击时,方巧梅将非学历培训作为突破口,为学院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2024年,学院培训量从年均4000余人次飙升至1.3万人次——如同一剂强心针,激活了学校沉睡已久的社会服务基因。一座连接知识、技能、人才与乡村发展需求的继续教育“立交桥”,正在乌蒙山的沟壑、山川间架起。

转型突围,点燃培训新引擎

初到继续教育学院时,方巧梅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作为学院核心职能之一的学历继续教育,当时主要开设与大理大学合作的6个专升本专业,且生源增长缓慢。

“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责,尤其作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发展是使命所在。”方巧梅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她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非学历培训这片蓝海。

经过与学院教师团队讨论后,方巧梅将培训作为学院服务社会的突破口:紧密对接行业需求,结合乡村实际,在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之间架设互通匝道,让知识、技能、人才顺畅流动,最终实现服务区域发展和促进个体成长的双重目标。

双轨赋能,证书化作“硬通货”

明确了方向,方巧梅开始精心构思,她的策略是“双轨并行”:一手紧抓管理改革,拓展培训外联;一手强化教学深耕,优化培训体系。根据实际需求,她把培训项目分为两大类,使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构建起一个能够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培训网络。

针对昭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学历能力双提升”项目,聚焦乡镇医护人员培训,显著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针对昭通市教育体育局的“教师干部成长计划”,着眼基层教育管理人才断层问题,壮大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同时,学院还承接昭通市农村信用社、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的技能培训任务,满足了不同行业从业者的能力提升需求。

在自主培训方面,她直面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痛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护考培训,帮助学生取得就业“通行证”,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针对专升本培训,为在校生搭建学历提升的平台,助力他们实现更高学历的梦想。

教育部“1+X”证书培训,是方巧梅重点打造的“立交桥”关键枢纽。她将养老护理员、运动营养师等10类证书培训科学地嵌入课程体系,并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学生可通过考取证书获得相应课程学分。针对人社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她瞄准老龄化社会需求,大力推进健康管理师、养老护理员等“含金量高”的证书培训。“把证书变成学生就业的‘硬通货’!持证健康管理师在成都、重庆等地月薪可达5000元至1万元。”她强调,“证书必须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企业招到急需之才。”这些证书不仅是技能水平的证明,还是实现薪资提升的支撑。2025年,学院又新增了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等4项社会资质认定。

课堂入乡,知识扎根乌蒙山

方巧梅坚信:“社会服务不是任务。”为确保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她充分挖掘本校教师资源,90%的培训教师来自校内专业团队,关键领域则外聘行业顶尖专家。

自2023年起,她将急救培训“嫁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显著提升了基层应急救护能力;在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耐心教留守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老人们的笑声跨越了无形的数字鸿沟;将心理健康教育“列车”开进乡村学校,运用沙盘游戏等方法,疗愈留守儿童的心灵。这些项目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无可估量。

此外,学校与昭通市民政局共建的“云南省护理人才孵化基地”正式落户继续教育学院,这也契合了方巧梅将课堂延伸至乡村卫生院实操现场的初衷。

面对成人学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工学矛盾”,方巧梅推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依托钉钉、云上妇幼等平台,将课程内容拆解为15分钟的微课,方便在职学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针对交通不便的山区学员,她组织教师团队送教下乡,深入乡镇卫生院开展教学,切实化解了山区学员奔波耗时之痛。

这些举措让继续教育的触角深深扎进乌蒙山的土壤,也让这座“立交桥”真正连通了象牙塔与田间地头、社区巷陌。

无问西东,校准服务育人坐标

构建并运营这样一座庞大的“立交桥”,意味着要承担超乎寻常的负荷。方巧梅的时间被工作占满:清晨7点核对培训方案细节,午间批改12个班级的数学作业,深夜还要与大理大学召开视频会议……

“从镇雄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最懂得‘机会’二字的分量。”方巧梅的笑容里带着坚毅。这份坚毅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2024年,她主导创建的柔性学制和送教模式,使成人学历教育学员的流失率下降了35%。2025年上半年,学院培训量突破1万人次,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当被问及如何克服工作压力时,她说:“奉献不是牺牲,而是享受过程。”这句话,支撑她在重重挑战中找准前行的方向。

6年前,那个站在讲台上还略显青涩的姑娘,或许从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乌蒙山区继续教育的“搭桥人”。“继续教育不是学历的替补,而是通往社会的立交桥。” 当方巧梅说出这句话时,眼底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那光芒,是数据跃升的喜悦,是各乡镇卫生院执业证书持有率持续攀升的欣慰,是留守老人通过智能手机看到远方子女时的幸福笑容,是无数专升本学子自信走进新校园时的闪耀瞬间。

正如她常对同事们说的:“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坐标里,横轴是服务,纵轴是育人。我们的刻度每前进一寸,乌蒙山区的健康海拔就抬升一分。”

暮色四合,行政楼的灯又一次亮起,方巧梅坐在堆满培训档案的办公桌前。窗外,是沉睡的群山;窗内,这位继续教育“立交桥”的工程师,正在谋划着未来的蓝图。她为乌蒙山埋下更多希望的种子,也坚信这座用心血筑成的教育之桥,必将托起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魏 国 文/图

一审:田朝艳  一校:魏 国  二审:童博谣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田朝艳  一校:魏 国  二审:童博谣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教育强市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