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车大勇:让传统武学焕发光彩

 2025-08-25 17: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彭家拳和邹家拳合称昭通清拳,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昭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武术的根脉深植于民间,彭家拳正通过一代代传人的努力熠熠生辉。车大勇,彭家拳的第三代传人之一,用26年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一段薪火相传的武学传承故事。

传奇人物  武术大师

“我的师爷是彭勤老先生,是滇军中的一个将领,参加过台儿庄战役。他创编了一套刀法叫三刀半,在抗日战场上起到很大作用……”

车大勇口中的彭勤是昭阳区青岗岭回族彝族乡人,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曾任滇军60军营长,后任代理团长,曾运用兼收博采的武术与敌人英勇搏斗,在云南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传奇人物”。1940年因伤返乡后,彭勤致力于办学,在武术上融各家之长,创编了十二连环手、十二连环拳、八大一掌劲、六字劲等武术套路和功法,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彭家拳”。

七岁启蒙  武缘深种

车大勇与武术结缘于幼年。七岁那年,他便随彭家拳拳师董祝昌习武,初步展现出对武术的热爱与天赋。初中毕业后,他正式拜师彭家拳第二代传人彭体强门下,系统习得彭家拳技法精髓与理论体系,从此叩响传统武学殿堂之门。

凭借多年的刻苦训练与师父的悉心指导,车大勇在武术领域取得不少成就,不仅成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云南武术协会常委,获评武术五段称号,还考取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资格。在竞技场上,他屡获殊荣:在全国首届传统武术比赛中荣获南拳二等奖,在云南省第五届传统武术比赛中斩获枪棍一等奖……这些荣誉背后,是他对武学的不懈追求与坚守。

开班授徒  传承武术

“从师爷彭勤老先生到我这一代,彭家弟子少说也有上万人。”车大勇自豪地介绍,彭家拳因简单易学、效果显著,备受武术爱好者喜爱。始于彭勤的彭家拳,经第二代传人彭体强发扬光大,到车大勇这一代,已经发展成为拥有逾万弟子的武术流派。这个数字也见证了昭通传统武术的深厚群众基础。

在众多弟子的传播下,彭家拳走出昭通这块土地,遍及云南乃至国外,在很多场比赛中,昭通清拳拳法屡见不鲜。而传习彭家拳26年来,车大勇培养出上千名学员,最早的一批弟子已经长大成人,步入各行各业。如今,这些弟子的子女又来到车大勇的培训班,继续学习彭家拳,形成了“三代同堂”习武的景象。

目前,彭家拳成立了研究学会,传承人走进校园教学,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对昭通武术的传承和发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响应国家政策,武术进校园,在昭阳区二小等多所小学开设武术传承班,滋养青少年的成长。”车大勇说。

传承不止于技  更在于心

“传承彭家拳,传承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武术精髓,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车大勇说:“希望弟子们能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将彭家拳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车大勇看来,武术传承的不仅是招式与技巧,更是一种尚武精神与中华文化的血脉。他时常向弟子们讲述彭家拳创始人彭勤的抗日事迹,“希望通过武术塑造弟子们的体格与人格,培养坚韧不拔、爱国敬业的品质。”

弟子贾龙随车大勇学习彭家拳近十年,从小跟着师父练武,原本体弱的他变得十分健壮。他坦言:“彭家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让我在工作中更好地尽一份力去保家卫国。遇见路见不平的事,也一定会出手相助。”

展望未来  武脉长流

如今,48岁的车大勇和师兄弟们依然活跃在武术教学一线,推动彭家拳在昭通的普及与发展。在他看来,传统武术不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资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彭家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为昭通的文化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随着昭通传统武术套路精英赛的临近,车大勇和他的弟子们正积极备赛,期待在比赛中展现彭家拳的独特风采。他们的故事,是昭通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华传统武学薪火相传的生动见证。


记者:苏燕、彭永义、闵光景 文/图


一审:莫 娟  一校:苏 燕  二审:何田田
二校:胡远松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莫 娟  一校:苏 燕  二审:何田田
二校:胡远松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