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25 16:30金沙江畔,翼装飞行勇士如鹰隼掠过高山深谷,观众的惊叹与掌声震撼乌蒙;元宝山下,晨曦微露中市民已在崭新的塑胶跑道上挥汗如雨,不同民族的笑语交融在鸟鸣花香里;枇杷果园旁,第三届“体总杯”城市篮球联赛激战正酣,各族青年同场竞技,汗水浸润着共同的梦想。
在乌蒙山深处这片彝、苗、回、汉等民族共生共荣的土地上,昭通市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体育赛事为笔,正在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篇章。近年来,昭通结合地方实际贯彻落实“体育促三交”工程,通过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深化体旅农融合、优化全民健身空间,让竞技场成为交往连心桥、“体育+产业”开辟交融新赛道、老地标焕发团结新生机。在这里,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每一次击掌都传递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温度。
体育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次次感情的连接。昭通市精心设计的赛事体系,让各族群众在运动中增进了解、加深情感。
2月20日,云南省 2025年(公路、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在昭通市激情开赛,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省7个(州、市),160余名优秀自行车选手齐聚昭通,共同展现自行车运动的魅力与风采。
3月3日,大山包翼装飞行常态化表演正式启动。这一极限运动不仅让游客惊叹于大自然的壮丽,更向世界展现了昭通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云南大山包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跃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翼装飞行吸引全球旅游爱好者,让更多人感受昭通的魅力。”
5月1日晚,永善“枇杷杯”篮球赛迎来巅峰对决。永善商会代表队最终捧起冠军奖杯。“感谢永善人民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群众对篮球的热爱。”永善商会代表队球员马杰说。6天的比赛中,16支球队、208名运动员上演了35场热血对决,各族球员在竞技中缔结友谊,也让永善枇杷“火”出圈。
7月19日,昭通市2025年职工球类运动会在市中心体育馆拉开帷幕。运动会设置气排球、篮球、足球等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1479名干部职工参与。赛场上,各族干部职工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出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场边的拉拉队热情高涨,欢呼声此起彼伏,为参赛队伍注入了不竭动力。昭通市总工会副主席吴继康表示:“职工运动会已成为促进各族干部职工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平台,营造了凝心聚力、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搭建多层赛事平台。昭通市依托“大山大水大峡谷,有声有色有人情”的独特禀赋,精心构建起“顶尖职业赛事—自主品牌赛事—群众体育赛事”互动互联的立体赛事体系。国际C级环昭通自行车赛的骑手们,在挑战蜿蜒险路的同时,也领略着沿途的多彩民族风情;昭通马拉松的跑者足迹踏过城市与乡村,每一步都拉近了不同民族的距离;“昭通苹果杯”篮球场上,“枇杷杯”赛场上,激烈的对抗化作场下热烈的交流。云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锦标赛的赛场上,昭通运动健儿奋勇争先,向全省展示着昭通风貌;各大赛事期间精心组织的少数民族助威团,以绚丽服饰、动人歌舞成为靓丽的“文化使者”。
赛事的意义,远不止于奖牌。它为国内外选手与本地各族群众创造了自然互动的空间,使每一次击掌、每一声加油都成为情感的共鸣点,将各族“远方的客人”变为“情义相连的朋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文化的盛宴、经济的引擎。每逢赛事举办,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彝族刺绣、苗族银饰、昭通特色美食也迎来销售高峰。
2025年元旦的昭通中心体育馆,一场别开生面的“昭通苹果杯2025新年篮球邀请赛”火热开赛。四川宜宾荔枝队、海南三亚椰子队、云南文山他披梨队等8支以特色水果命名的球队激战正酣。“苹果甜,人心更甜!”球队教练李明坦言,以水果为媒的赛事设计,让农产品品牌随着球衣走向全国。
赛场内球员们挥汗如雨、激情碰撞,赛场外同样热潮涌动。8月16日,昭通市第三届“体总杯”篮球联赛在永善县灯光球场开赛。同时,永善县城工农广场开展“活力篮球·悦享驾趣”主题汽车电动车展销,注入消费动能,点燃市民购车热情。
市民杨超越分享道:“听说‘体总杯’期间有这个促销,我就特意赶过来看看。为上下班方便,我打算买辆电动车,所以今天到现场试驾了一下,感觉很不错。工作人员服务周到,各方面都讲解到位,优惠也很大,我当场就决定下单买了一辆。”
推动“三交”向纵深发展,需要创造更丰富的场景与更持久的联结。昭通市敏锐地把握“体育+”模式,推动体育与文旅、农业、商贸等多业态深度融合,有效拓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空间和新业态,让赛事成为展示民族特色、推动乡村振兴、刺激文旅消费、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的雄姿,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灵秀,古韵悠长的豆沙关、龙氏家祠……一系列宝贵的文旅资源被巧妙地嵌入到赛事活动中。参赛选手在赛后可免费游览体验,感受昭通壮美山河与深厚人文底蕴。这份“福利”超越了比赛本身,让选手们深刻感受昭通的山河之美、文化之盛,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而然建立起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连接与文化认同。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新时代“昭通印象”得到了最直观、最广泛地传播。
在马拉松、自行车赛的举办地,苹果果园向选手们敞开怀抱,诱人的昭通苹果成为昭通农特产品的最佳代言。赛事开闭幕式、活动营地设立的农特产品展示区、民族特色美食区更是吸引了无数目光。甜美的苹果、独特的酱菜、喷香的小吃,既是美味的共享,也是产业兴农和民族文化的生动展示。选手与游客在“舌尖的旅行”中体味地方风物特色,与当地果农、商贩唠家常、讲收成,产业的纽带悄然化为情感的纽带,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润物无声铸牢思想根基
体育的力量,不仅在于强健体魄、联接人群,更在于凝聚共识、引领方向。昭通市高度重视将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元素,深度融入赛事活动的全流程、各环节,使之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氛围营造彰显民族团结主题。步入各类运动会的赛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鲜明的宣传展板、横幅标语格外醒目。它们无声地讲述着昭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和生动现实,潜移默化地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参赛者和观众心田。
文化共鸣强化民族情感认同。在职工运动会、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赛事的间歇,精心制作的民族团结主题短片在赛场大屏播放。影片中展现的本土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建家园的动人故事,激荡起观众内心深处最朴素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怀。赛场内外播放的民族歌曲、穿插的特色表演,都成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载体。体育赛事这一各族群众共同关注的载体,被赋予了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强大功能,让“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在加油助威声中得以传递与强化。
体育赛事中的宣传活动,不是生硬的口号,而是与赛事氛围、观众情绪有机结合的“软传播”,具有直达人心、凝聚共识的独特效力。
老地标谱写交融新篇章
促进广泛而持久的“三交”,离不开优质便捷的公共体育空间。昭通市将提升体育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促进各族群众“三交”的物理载体,持续投入,精心打造。
元宝山城市体育公园的“蝶变”就是生动注脚。这座承载着几代昭通人记忆的老公园,曾是“昭阳八景”之一的“宝山环翠”,但设施老旧已难满足市民需求。2023年,昭通市仅用120天,以“绣花”功夫焕新了这一城市地标。改造并非推倒重来,而是秉承“为老朋友换上合身运动装”的理念:悉心保留所有古树名木;巧妙串联原有景观,新建2.5公里康养步道;合理规划空间,新建足球场、篮球场、儿童游乐场、书吧、立体停车库;改造综合馆为多片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如今的元宝山城市体育公园,已是功能齐备的“全民健康乐园”。
清晨,市民付欣在崭新跑道上找回阳光自信,感慨“跑步分泌的多巴胺冲刷了压力”;家住秀水康城的袁芳,对公园升级后“家门口的专业运动体验”赞不绝口,尤其满意保护膝盖的塑胶跑道;张付祥与队友在爆满的球场挥洒青春,盼望着“昭通的篮球氛围一直火热”;孩童在攀岩墙、沙池中欢笑,老人们在绿荫下楚河汉界对弈,广场上乐声悠扬舞步翩跹。在这里,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市民共享运动的快乐,在公园内“酣畅淋漓”或“悠闲自得”的景象,成为“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日常缩影。
除了元宝山城市体育公园,“十四五”期间昭通还获批建设同等规模的体育公园8个、小型体育公园2个。昭通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让体育设施成为分布在城乡社区的交流载体,将各族群众紧密联系在共同参与健身、共享健康快乐的网络之中。
在昭通这片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土地上,以体育为“桥”,各族群众的“交往”更加频繁,“交流”日益深入,“交融”日益深化。各族群众在奔跑跳跃间增进了解,在同场拼搏中增进认同,在共享喜悦中凝聚共识。体育,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力支点。
记者:莫娟/文
图片来源于昭通市融媒体中心图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