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18 15:40傍晚时分,位于昭通古城北正街上的惠乾酒店古城民宿店内,夕阳透过雕花木窗斜照在青石板地面上,厨房内里弥漫着一股木瓜水淡淡的甜香。店长臧吉俯身调整琉璃碗的角度,确保每片浮冰都像洒渔河里的水晶般剔透。20多碗木瓜凉粉在托盘上形成一个小小的琥珀方阵,红糖浆正沿着花生碎的山脉缓慢流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这碗冰镇木瓜凉粉,已成为住店客人每日的期待。
“重庆林阿姨要喝的那碗多加点玫瑰酱,她昨天夸木瓜水配上玫瑰酱特别香甜。”臧吉对同事嘱咐道。木瓜凉粉送至客房总能引来客人一阵惊叹,那红糖的甜香与花生的香味交织在一起,让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温馨的气息。
“这个冰镇木瓜水比空调还解暑。”宜宾客人说。
臧吉笑着说:“这木瓜水里放的红糖是我们巧家小碗红糖,古法熬制的,甜而不腻,配上冰镇的木瓜水,清爽宜人,解暑又养胃。”臧吉力求将这份古朴的滋味保留下来,让更多到昭通的游客感受到昭通的传统风情与地道美味。
忙完一阵后,臧吉走到店门口,望着北正街上渐次亮起的灯笼,心中感到一阵欣慰。这个夏天,昭通古城民宿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淡旺季同价不是商业策略,是我们昭通人满满的诚意。”臧吉翻看着这段时间以来的入住情况,上面记载着连续三年不变的价目表。在暑期部分民宿房价翻倍的市场环境下,这家民宿坚持统一定价。
臧吉说:“我们不想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失去客人对我们的信任,昭通古城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与质朴,我们只是把这份质朴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在臧吉看来,守住价格的同时,更是守住了古城的温度和人心。
入夜后的天井热闹非凡。重庆客人林女士带着孩子们下五子棋;成都来的一家三口在天井中唱着歌,自贡的摄影师老赵把白天在古城拍摄的照片与大家一起分享,欢声笑语在古老的屋檐下回荡。大家纷纷赞叹昭通的气候凉爽宜人,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夜晚的微风轻轻拂过,带着古城特有的宁静与惬意,让人忘却了夏日的燥热。
昭通的美,不只是风景,更在于这种人与人之间温暖的交流与分享。臧吉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感动。
在客栈后院的洗衣房,客房大姐正处理客人衣服。免费洗衣服务增加了30%工作量,但换来客人的满意度。臧吉走过去,看着大姐熟练地分类、清洗、晾晒,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认真与细致。这样的服务细节,正是客栈赢得口碑的关键之一。
自贡游客张女士经朋友推荐来到这家酒店,已住了两天。她对这里的一切感到非常满意,尤其是餐食营养精心搭配,环境宜人,明年她打算还到昭通避暑。张女士说:“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感到温暖与贴心,尤其是工作人员的热情与真诚,这是一家很有爱心的民宿,不仅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更让人感受到昭通人特有的淳朴与好客。”
自贡游客谢鹏这个暑假已经是第二次来昭通了,他选择住在昭通古城的民宿内因为这里的氛围让他感到特别放松和愉悦。他说:“每次来这里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和亲切,民宿的服务很周到,价格也非常合理,让人住得安心。昭通古城的夜晚,总是那样宁静而迷人。住在这里能充分感受古城文化韵味。”
臧吉听着,嘴角泛起欣慰的笑意,她知道这些微小的关怀正编织着客人的美好回忆。夜深渐浓,天井里的棋盘声、剪纸的沙沙声、相机的快门声交织成一首宁静的夜曲,臧吉倚门而立,心想:昭通的清凉不只来自山水,更源于这份人与人之间不息的暖流—它让每个过客都成了古城故事的讲述者,也让这方院落永远洋溢着夏日的温情。
许多避暑游客选择住进昭通古城民宿,清晨漫步空巷,傍晚看落日。“住在古城,才能真正触摸它的呼吸。”一位北京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
这种深度体验的背后,是文化赋能的持续深耕。昭通古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历史文化专家丁长芬介绍,昭通古城至今仍保留着大量传统建筑和独特的街巷格局,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通过活化利用历史资源,昭通古城在保护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修缮后的杨家宅院、迟家大院将进一步活化利用,打造高端民宿和文化体验空间,让游客在居住中感受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魅力。
昭通古城在保护中重生,在传承中创新。它用青石板记录变迁,用老屋檐承接烟火,让每一位走进来的游客,不仅看见历史,更住进时光。在这里,旅行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归人。
记者:莫娟 彭永义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