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水富:大型无人机助力“三农”发展

 2025-08-15 19:09  来源:昭通新闻网

立秋过后,田畴金黄,玉米、水稻相继成熟,水富市迎来丰收的季节。

8月13日一大早,水富市两碗镇成凤村花楸村民小组的村民朱换财家收玉米,朱换财一家人和前来帮忙的亲友邻居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气候风调雨顺,朱换财家的玉米长势良好,预计总产量10吨。与往年不同的是,朱换财考虑到山高坡陡,人工背运玉米费时费力,便请来了昭通云新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使用大型无人机吊运玉米,劳作效率大大提高。当日上午,使用大型无人机共吊运玉米5.3吨,按照260元/吨计算,支出费用1378元。

     昭通云新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的1名无人机操作手和2名地勤人员紧密配合,娴熟地操作最大承载量为150公斤的大型无人机,每次将装好袋的2袋玉米从地里吊运到落差约200米、直线距离约350米的朱换财邻居家的院坝,再利用电动三轮车转运10余米的距离到朱换财家的院坝里。

朱换财算了一笔账:人工背运玉米80斤,约需1小时,大型无人机吊运玉米160斤,约需2分钟,大型无人机的运输效率是人工的60倍。人工背运5.3吨玉米,需要投入人力30人,花3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使用大型无人机投入人力约10人,仅用时3.5小时就完成,此举大量地节省了时间、劳力。同时,减少了请亲友邻居帮忙收玉米用于餐饮上的开支,减少换工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外出务工挣钱,也有效地避免了在高温条件下劳作中暑的危险。看着堆积满院金灿灿的玉米,朱换财舒心地笑了,感慨地说:“使用大型无人机吊运玉米快捷高效,帮了我的大忙,真是太好了!”

昭通云新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胜华是水富市两碗镇花坛村的一名农民,曾在外帮人跑货车、在工地上干木工。李胜华自小在农村生活,深知农民日常劳作的艰辛,加上现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些山地受交通不便的影响农作物运输困难……他总想着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做点什么。

国家大力倡导的低空经济,让李胜华看到了大型无人机应用于“三农”的发展空间。李胜华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大疆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颁发的无人机操作手合格证。今年,李胜华成为“新农人”,注册30万元资金,开办了昭通云新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购置了2台大型无人机,主要用于帮助农户吊运玉米、水稻、黄柏、竹子、木材等农产品,开展喷洒农药、化肥等植保作业,有效解决崎岖山地农作物运输难、管护难等问题。收费标准视地理环境、作业距离面积和吊运物品种类而商定。

前来朱换财家帮忙的亲友邻居看到大型无人机吊运玉米的高效作业后,也纷纷邀请李胜华的团队使用大型无人机趁着晴好天气帮忙抢收玉米、水稻。

据水富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有大型无人机9台,在完成200亩植保的前提下,根据其承载量分别给予0.9万元、1.2万元、1.44万元的购机补贴。水富市坚持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无人机在破解山地农业瓶颈、构筑低空物流通道方面的作用,助力“三农”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谭兴华 刘伟 文/图

一审:杨超烨  一校: 谭兴华  二审:倪 娜
二校:胡远松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杨超烨  一校: 谭兴华  二审:倪 娜
二校:胡远松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三农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