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2025-08-08 19:38时值盛夏,昭通市彝良县角奎街道花椒迎来丰收季。走进村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椒农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的忙碌身影。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房顶上都铺满了正在晾晒的翠绿花椒,微风拂过,椒香四溢。
作为彝良县花椒产业的核心产区,角奎街道的花椒素以麻味醇厚、香气浓郁而著称。然而,以往花椒采收后主要依靠自然晾晒,若遇连续阴雨,极易出现霉变、色泽变差等问题,会极大地影响椒农收益。
近年来,角奎街道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通过农机补贴、技术培训等扶持政策,加快现代化烘干、筛选等设备的推广应用。现在,空气能热泵烘干机和花椒筛选机已成为角奎街道椒农的“新标配”。这些现代化设备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花椒加工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传统花椒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采用带枝烘干技术,一天就能处理上千斤,光人工成本每斤就能省下10块钱。”半边街村椒农刘刚高兴地说,“今年我家的花椒预计可实现增收13万元。”
为促进椒农增收,角奎街道还推出了“企业+农户”产销对接模式,成功引进重庆椒运农业和小李商贸有限公司两家专业收购商,在拖脚村设立定点收购站。“今年村里引进了定点收购商,统一收购价格比散卖每斤高出2元。”拖脚村椒农覃天志算了一笔账,“预计我家花椒能多增收1万多元。”
拖脚村党委书记朱德彪介绍:“现在收购商常驻村里,日均收购量约3000斤,价格与昭通交易市场持平,通过统一收购,农户每斤能多赚2元。”除了线下销售,角奎街道还积极拓展线上渠道,邀请网红达人走进花椒地,借助电商平台拓宽花椒销售渠道,助力椒农增收。“家人们,看过来!咱们的花椒颗颗饱满,麻香浓郁,下单直接包邮到家哦!”龙丹正对着直播镜头热情推介。
据了解,今年角奎街道共有花椒1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达10万亩,预计产值可达3亿元,从加工到销售,产业升级让花椒价值充分释放。在生产端,智能设备保障了花椒品质;在销售端,“企业+农户”的统一收购模式让椒农收益更有保障。如今,这条“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的产业发展之路,正带动越来越多的椒农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