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人文 | 青苞谷粑粑:一季青苞谷 一世亲情味

 2025-08-08 09:47  来源:昭通新闻网

时下,又逢一年一季青苞谷上市时节,街上到处都有青苞谷卖。那青翠的外壳不禁令人垂涎欲滴,剥开后,细密的玉米须下是白色或黄色的苞谷粒。把它买回家和四季豆一起煮,连菜汤里都透着清甜,味道好极了。而我更喜欢另一种吃法——用青苞谷做成青苞谷粑粑。

记得小时候,物资匮乏,每年青苞谷刚上市时,我们最挂念的就是母亲什么时候做青苞谷粑粑。在母亲眼里,青苞谷还没有完全成熟时,掰几个煮着吃或烤了吃,已是对我们几个“小馋猫”的格外迁就。若要掰下一大片青苞谷做粑粑,母亲就像割肉般心疼。可每当邻居家孩子拿着青苞谷粑粑在我们眼前炫耀时,我们眼馋的模样总让她狠不下心。于是母亲一咬牙,掰了半块田的青苞谷,装了满满一背篼。看到我们欢呼雀跃的样子,汗流浃背的母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招呼我们一起抹苞谷(给苞谷脱粒),准备做青苞谷粑粑。

首先要挑拣出个头大的青苞谷,完整剥下外层苞谷壳——这些壳要留着包青苞谷浆上锅蒸。我们总是毛手毛脚,见到大张的苞谷壳就用力撕扯,结果“刺啦”一声扯破了,原本能包个大粑粑的壳就废了。母亲耐心地教我们:“要先用菜刀沿苞谷周围划一道口子,再轻轻剥开,才能完整取下整片苞谷壳。”我们学着洗净晾干,将苞谷壳收好备用。

接下来是给青苞谷脱粒,这可是个技术活。青苞谷娇嫩,剥时力道最难掌控,轻了,苞谷粒只剥下一半,剩下的还粘在苞谷棒上;重了,手上就会沾满清甜的苞谷浆。我们常常懊恼自己笨手笨脚,母亲却总能又快又准地剥下苞谷粒,极少弄碎。她告诉我们:“剥的时候得找窍门。先把苞谷掰成两截,从断面开始入手,这样顺着断面好发力。再顺着竖纹分几行,左边剥不动就换右边,力道要适中——轻了剥不下来,重了就会剥烂。”我们照着母亲的方法试了试,果然比之前进步不少,完整的苞谷粒明显增多。母亲还特意把稍老些、更成熟的青苞谷分给我们剥,减少我们的挫败感。

脱粒快结束时,母亲把收尾工作交给我们,自己则去清洗灶房里的小石磨。脱粒只是第一步,真正费力气的是磨青苞谷浆——这是做青苞谷粑粑的关键。母亲左手往石磨的进料口添苞谷粒,右手紧握磨把逆时针推磨。石磨太重,她一个人推得格外吃力。我和弟弟赶忙搬来凳子垫脚,握着磨柄和她一起推。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把一大盆青苞谷磨成了苞谷浆。我和弟弟累得瘫坐在地上,可一想到很快就能吃到心心念念的青苞谷粑粑,又在母亲的催促下爬起来去烧火。

母亲洗锅加水,弟弟负责烧火,我帮忙包粑粑。左手摊开翠绿的苞谷壳,大拇指和小拇指固定住两边;右手舀上一勺苞谷浆倒在壳中央,左右对折,再将尾部收紧,一个圆鼓鼓的苞谷粑粑就做好了。把粑粑整齐地码在蒸格上,盖上锅盖,加大火力。为了不让蒸汽漏出来,母亲还用南瓜叶沿锅边围紧。水开后再蒸15分钟,青苞谷粑粑的香气就飘出来了,引得我们几个小馋猫不由自主地往灶台边凑。母亲总是笑着说:“再等几分钟,还没熟透呢!”

就在我们快要失去耐心时,母亲终于揭开了锅盖。哇!蒸格里挤满了苞谷粑粑,原本翠绿的外壳变成了浅黄,个头比包的时候大了一圈。母亲夹出几个放在簸箕里,我们的小手立刻伸了过去。“烫!等一下!”母亲话音刚落,我的手就被烫得缩了回来。强忍馋意等凉了些,才接过母亲递来的粑粑。

打开苞谷壳,一股青苞谷特有的香甜扑鼻而来,令人直流口水。咬上一口,那清甜从舌尖漫至心底,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们风卷残云般吃完手里的粑粑,转头看向灶台,才发现母亲还在把锅里的粑粑往外捡。蒸汽在她额前缭绕,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那画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又到了青苞谷上市时节,只是家中没了柴火灶,我再也吃不到现摘现烤的香脆青苞谷。但煮着吃时,那沁人心脾的清甜,仍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让我想起从前艰苦却温暖的岁月。虽然母亲没给过我们如今这样丰裕的物质条件,但她把她能给的最好的一切都给了我们——这便是最珍贵的传承。所以每到青苞谷成熟时,我总会做一锅青苞谷粑粑,给孩子讲外婆当年做粑粑的故事。孩子不爱吃甜食,常常只是象征性地尝几口,但外婆为了子女倾尽所有的模样,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心里。

街上买的青苞谷粑粑,总吃不出小时候的纯正味道,所以我格外怀念母亲做的。现在制作青苞谷粑粑方便多了:脱粒后无须费力推磨,用豆浆机几分钟就能打好。若觉得味道单一,还可以加入少许面粉或用酵母粉发酵后再蒸。时代在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选择也更多了。可在内心深处,小时候吃过的青苞谷粑粑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偶尔想起,仍能感受到那份从田间直达味蕾的纯粹美好。


作者:周 菊 文/图

一审:杜恩亮  一校:周 菊  二审:童博谣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杜恩亮  一校:周 菊  二审:童博谣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