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小土豆”托起的群众“致富梦” —鲁甸县水磨镇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发展侧记

 2025-07-24 18: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时下,马铃薯在水磨镇已从过去的零星种植成为规模化种植,已是一项富民产业。种植区域集中在拖麻、嵩屏、黄泥寨、滴水、铁厂、新棚等村 (社区) 高海拔区域。规模化种植不仅让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更让村民通过务工、种植实现了增收。2025年,水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1万亩,100亩以上种植大户有71户,50—100亩种植户132户,规模化种植达40%,马铃薯产业“聚”的效应持续显现。水磨镇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3315米,最低1555米,大部分区域海拔超2400米,年平均气温9.3℃以及1200毫米降水量,成了优质马铃薯生长的“天然沃土”。全镇270.9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有13.65万亩耕地为马铃薯规模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

盛夏时节,水磨镇的马铃薯迎来了收获季。晴好天气里,专业合作社的马铃薯基地工人们穿梭在田间,采收马铃薯的身影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鲁甸县锐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里,表皮光滑、个头硕大的马铃薯铺展在黄土地上,蓝天白云下,连片的种植基地里,数十人有条不紊地挖薯、分拣、装袋、运送、装车等,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深耕十余年,科技赋能马铃薯提质增产

鲁甸县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深耕十余年,不断完善并推广的马铃薯垄窝栽培、微型薯集成栽培等高产技术,大幅提升了产量和质量,2019年,微型薯原种种植亩产5476.41公斤,是全国马铃薯平均亩产的 6.8倍,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更破解了脱毒种薯推广难题,这一成果颠覆了传统繁育理论。针对南方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导致减产这一“拦路虎”,合作社研发的综合防控技术成效显著,将植株存活期从7月中上旬延长至 9、10月,2018年中国第二十届马铃薯大会期间,30公里核心区无大面积晚疫病、马铃薯花海连绵的景象,让2000余名代表惊叹。​

合作社从全国科研院所引进育种材料,选育出云薯505、云薯108和云薯304等3个适应乌蒙山区的新品种,累计推广600万亩,带动95万农民增收54亿元。同时,5000亩基地承接全国及国际马铃薯大会现场建设,不仅就地解决700 余名劳动力就业,更提升了昭通马铃薯地位,为昭通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彰显了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强大效能。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昭通市农业科学院的支持下,水磨镇马铃薯产业走上科学化、标准化、机械化“三化”种植之路,为马铃薯规模化发展保驾护航。

科学化种植:以有机肥为主,大力推广施用腐熟农家肥,结合土壤检测结果,在专家指导下精准配施氮、磷、钾,确保马铃薯成长期养分均衡。

标准化管理:统一使用脱毒种薯并定期更新,采用高垄双行栽培、合理密植等技术,科学防控晚疫病、蚜虫等病虫害。

机械化推广:规模化区域引进拖拉机、微耕机等设备,机械化作业率逐年提升,既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又减少生产成本。

从“试探者”到“领头羊”

在水磨镇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进程中,一批种植大户成了关键力量,李庭锋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3岁的他,因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皮肤黝黑却透着沉稳。他曾经在沈阳、深圳等地务工,开过服装店、小吃店、家具店,却屡屡碰壁。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让他决心回乡,他流转土地、聘请工人、购置种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株马铃薯,不断总结马铃薯种植经验,一步步踏上马铃薯种植路并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如今,他的合作社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1300亩,以云薯304为主,年总产量超500万斤,除了在省内销售,还销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销售额达400万元,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在水磨镇,像李庭锋这样的马铃薯种植“领头羊”还有不少。李庭肖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400亩,同样以云薯304为主,年总产量500多万斤,年收入400多万元。

优质马铃薯销路广

水磨镇在马铃薯品种上“做足文章”,从省内外科研院所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和杂交品系,筛选出云薯104、云薯304、小黑洋芋、米啦洋芋等适宜本地的优质品种。

云薯304口感软、糯、香,2024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主推优良品种,2025年种植1.5万亩,预计产量6000万斤,销往理世集团、上海、广东等地;

云薯104口感绵密、甜度适中,种植3000亩,总产1500万斤,主要供应广东市场;

米啦洋芋软糯可口,种植3000亩,产量1200万斤,在省内及相邻的贵州等地热销;

小黑洋芋肉质细腻,种植7000亩,产量2500万斤,销往云贵川等地。

此外,青薯9号、云薯505等品种及85个试验品种正在通过选育、小面积试种,不断丰富和更新水磨镇马铃薯种植产业结构。

从“产业兴”到“百姓富”

水磨镇始终将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作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凭借马铃薯高品质、规模化在产业发展中的突出表现,该镇被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马铃薯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示范乡”“中国南方马铃薯种薯之乡”称号。2018年、2019年,水磨镇先后承接全国马铃薯大会、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创新大会,向全国及东南亚展示了标准化种植、良种繁育、产业扶贫等方面的成果与模式,区域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依托省、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以及全国马铃薯大会带来的长期效应,水磨镇通过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开展观摩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等举措,成功带动500余户脱贫户及“三类对象”增收,年户均增收逾2万元。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水磨镇助力脱贫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柱。

水磨镇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每一位村民。在鲁甸县锐鑫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工人们的欢笑声、闲聊声奏响了丰收的乐章。来自黑鲁村的杨女士一边麻利地挖着马铃薯,一边笑着说:“从家骑车到基地只要一小时,每天能挣100元,家里的农活忙完了就来这儿,既顾上家,又能挣钱。”铁厂社区的杜女士同样满脸喜悦:“我家种了30多亩地,忙完自己家地里的农活就来这里务工,到现在已经做了40多天,挣了4000多元。”

水磨镇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岗位”,更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小土豆”真正托起了乡亲们的“致富梦”。


记者:胡远松/文 记者:张广玉 通讯员:高 想/图

一审:张 帆  一校:胡远松  二审:聂学虎
二校:彭晓雨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张 帆  一校:胡远松  二审:聂学虎
二校:彭晓雨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鲁甸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