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人文丨布艺青花在云上草原绽放新韵

 2025-07-24 11:3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永善县马楠山,马楠蜡染历经岁月洗礼,经几代人200余年努力,如今因文创赋能重新焕发生机。这一“布艺上的青花瓷”搭乘农文旅融合发展快车,跻身文化消费新浪潮。

世代匠心守护

一尺蓝布,一把蜡刀,一钵温热的蜡,铜刀作笔,蜂蜡为墨。从南到北,有苗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就有蜡染,这门古老的民族技艺已在马楠扎根200余载。

王秀芬出生在马楠苗寨,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楠蜡染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马楠苗族彝族乡民政所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事婚姻登记工作30多年。退休后,她把全部心血倾注于马楠蜡染技艺的传承和弘扬上。

盛夏的马楠,当晨雾退去,湛蓝的天空看不见一丝云彩,路边的羊儿津津有味地啃食着青草。从国道213线坪厂岔路口向左拐向下行驶,5分钟就可到达马楠苗寨。

马楠苗寨历史底蕴深厚,寨内留存着永善游击队成立的重要遗址。近年来,马楠乡党委和政府结合遗址保护与文旅开发,在周边区域建设了蜡染刺绣传习所,交由以王秀芬为首的苗族绣娘团队开展蜡染制作与技艺传承。​

蘸蜡绘图

王秀芬在马楠苗寨长大,12岁就跟随亲人学习织布、蜡染技艺,制作的蜡染已超过1000幅。她曾先后到贵州学习、参加昆明文博会等大型会展,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工作之余,王秀芬常带着马楠苗寨的年轻妇女制作蜡染,赶集时就把蜡染卖掉换钱,添补家用。

“马楠蜡染以蓝色棉布为底,用天然蜂蜡手工绘制,纹样有文字、图腾、花鸟等,风格简单大方,经刺绣锁边镶嵌,经久耐用。蜡染是苗族儿女的日常穿戴所需,我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份宝贵遗产一代一代传下去。”提起蜡染,王秀芬有说不完的话。

近年来,永善县加大非遗资源挖掘力度,成立蜡染协会,举办培训班,开展非遗培训进学校活动,大力宣传蜡染、刺绣等非遗文化,培育年轻传承人。在王秀芬的带动下,一批青年蜡染新秀崛起,其中,张敏、杨世翠入选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抢占文化风口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马楠乡虹口、老铁厂、马楠苗寨的苗族同胞,大多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迁徙而来。受交通条件制约,这些苗族同胞自耕自食、自织自穿的生活方式,无形中推动了织布和蜡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马楠蜡染图案古朴典雅,线条流畅,一直保持蓝底白画的至简风格,融入当地山水自然风光,带着马楠地域特有的高山民族风情,是新时代马楠苗族儿女拼搏奉献精神和对生产生活美好憧憬的体现。

王秀芬介绍,马楠蜡染的图案大都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深受群众喜爱。蜡染坊作品供不应求,价格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经过世代传承,马楠蜡染技艺日益精湛,产品涵盖服装、服饰、家居用品等,既是苗族青年婚庆的必备礼品,也是节庆馈赠佳品。其独特的高原民族风格,使这项工艺在传统手工艺中独树一帜。

2006年,马楠苗族芦笙舞和蜡染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马楠蜡染以蓝底白画的典雅风格著称,被誉为“布艺上的青花瓷”。

近年来,马楠乡乘势而上,紧紧抓住新中式国潮服饰发展机遇,转变发展理念,依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以民族元素为核心,补齐硬件短板,注重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培育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扶持民族文化企业,全力下好风景旅游、民族文化、乡村休闲农文旅“融合棋”。

不止于蓝靛

2023年10月,在文旅部门和马楠乡党委和政府的多方努力下,组建蜡染制作技师、画(绣)娘团队,首家文化创意企业永善县“善”韵好礼文化礼品馆成立,重点开发蜡染文创产品,挖掘伴手礼市场潜力,在创新中寻求发展。

文创团队到贵州织金等地实地考察,将马楠蜡染技艺与现代居家生活需要相结合,以“云上草原·浪漫马楠”为灵感源泉,加入光影、结构等元素,融入工艺美术理念,让现代审美与“民族风”创意碰撞,丰富传统民族文化内涵。

结合市场需求,文创团队大胆地把马楠蜡染与大理、乌镇等地的扎染技艺有机结合,运用立体裁剪、抽褶工艺等先进技术,改良蜡染手包、帽子、挂画、手链、围巾,开发出礼服、首饰和茶具饰品等系列文创产品。

全荞麦壳圆柱枕。

除此之外,创作团队用原生态荞壳代替海绵枕芯,开发出抱枕、摆件,以马楠国家优质毛细羊毛为原材料,创造出首款景区萌宠“洋洋”和“楠楠”。新的文创产品集苗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于一体,在弘扬非遗文化的同时,活态传承蜡染非遗技艺,既产生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又彰显社会效益,赋予马楠蜡染新的生命力。

蜡染手提包、帽子、耳饰、扇子……走进永善县马楠乡景区展厅,各式蜡染制品琳琅满目,既有民族风披肩、手包、抱枕,也有时尚摆件、萌宠饰品等文创伴手礼。这些作品将传统蜡染技艺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处处体现匠心巧思。

如今,马楠乡的许多村民成为蜡染技艺传承人,这门“指尖技艺”正转化为“指尖经济”。游客们纷纷选购“布艺上的青花瓷”,让千年蜡染技艺焕发新生。

马楠蜡染文创产品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时尚潮流与消费需求相结合,激发了非遗文化活力,其伴手礼系列走在全省前列,使传统蓝白印花和蓝靛技艺成为亮眼的文化IP。2023年10月,永善县苗族蜡染文创产品入选昭通市“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同年12月,马楠苗族蜡染包获评云南省第二届“非遗伴手礼”。


通讯员:田明 文/图

一审:杜恩亮  一校:田 明  二审:马 丽
二校:沈艳琼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杜恩亮  一校:田 明  二审:马 丽
二校:沈艳琼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非遗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