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15 09:21盛夏,金沙江河谷里的热浪裹挟着暑气漫过巧家县白鹤滩街道棉纱村。走进洪章明的仙人掌种植基地,肥厚的仙人掌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枝头挂满了一个个鲜亮饱满的“仙桃”(当地人对仙人掌果实的称呼),仿佛承载着这片土地上最鲜活的记忆与希望。
这片河谷,早已融入洪章明的骨血,成为他抹不去的乡愁。作为土生土长的棉纱村人,他从小看着父辈们在这片沃土上种植甘蔗。得益于金沙江河谷充沛的阳光与显著的昼夜温差,种出的甘蔗甜如蜜糖,曾是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钱袋子”。然而,随着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推进,他和乡亲们搬进了县城的黎明安置区,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房。尽管生活条件改善了,心中却总是空落落的。“梦里都是河谷的风,闻着都带甜味儿。”洪章明说。
“金沙江河谷地区的土地,种什么都能出彩。”洪章明坚信,这片曾孕育优质甘蔗的土地,光照充足、耐旱性强,同样是种植仙人掌的理想之地。仙人掌不仅像甘蔗一样生命力顽强,能抵御高温干旱,其果实和茎片还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发展这一产业,把搬迁至黎明安置区的移民群众重新凝聚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洪章明说:“大家一起干,日子才能像以前种甘蔗时那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于是,2022年7月,洪章明毅然回到老家棉纱村,在白鹤滩水库最高安全水位线825米以上的山地选址,一头扎进了仙人掌种植事业中。次年,他又陆续带领几位熟悉的移民伙伴一同种植。
回忆创业初期,洪章明坦言,虽然翻地时指尖被磨出血泡,混着泥土渗出来,但感觉比当年种甘蔗轻松许多。引种阶段,为挑选最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他跑遍周边县(区),汽车后备箱里塞满了不同品种的仙人掌;挂果期间,他彻夜守在田间加强管护,手机电筒的光束在夜色中晃动。
“你看这片仙人掌,做成仙人掌炒腊肉,绝对是美味;‘仙桃’榨汁或做成果酱,都相当可口。”洪章明捧着一颗“仙桃”,指尖轻抚果皮上的细刺,眼中闪烁着如同河谷阳光般明亮的光芒,“计划今年打开销路,明年扩大种植面积,争取让更多移民来基地里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
然而,现实却给洪章明泼了一盆冷水。仅靠在农贸市场摆摊零售,根本解决不了销售难题,熟透的“仙桃”被摘下后堆积如山,过不了几天便开始变软腐烂;割下的仙人掌片堆在墙角,眼看就要蔫掉。其他几位合伙的移民虽未多言,但眼神中的焦虑,洪章明全都看在眼里。
目前,洪章明家种植了近50亩“宝塔黄果”和“云钻红果”2个品种的仙人掌,今年约有三分之一挂果。他在巧家县的天生梁子、三江源农贸市场、龙潭农贸市场以及四川省宁南县城设点零售。若销售渠道畅通,按市场价出售鲜果与仙人掌片,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20余万元。
即便如此,洪章明发展仙人掌种植的信心从未动摇。“如果能把仙人掌产业做大做强,我还想延伸产业链。”他计划建设一个小型加工厂,将果实加工成果酱等产品,把仙人掌片开发成饮料或制成真空包装的半成品,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一独特风味。
“当年种甘蔗,我们靠土地生存;如今种仙人掌,我们想靠山地致富。”洪章明望着远处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江水映照着绿意盎然的河谷。
在洪章明的带动下,几位乡亲相继开始种植仙人掌,目前已种下100余亩,共同走上这条“甜蜜”道路。种植户刘启波说:“在洪章明的带领下,我种了20多亩,今年初见成效,打算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让闲置山地发挥经济效益。”
如今,洪章明的仙人掌已长至齐腰高,块茎肥厚饱满、脉络清晰。掰断一片茎片,黏滑的汁液带着淡淡清香扑鼻而来;剥去“仙桃”的外皮,果肉清甜微酸,比起记忆中的甘蔗,更添几分清爽。
不仅如此,为提升土地效益,洪章明在仙人掌基地里巧妙套种了沃柑、脐橙、芒果等果树。仙人掌与果树高低错落,互不影响,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一块土地多份收获,为基地增添了更多经济收益。
7月11日,四川省宁南县华弹镇村民巫崇云特意前来考察。一进基地,他就被连片的仙人掌吸引,跟着洪章明穿梭在仙人掌林中,仔细询问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细节。
“我在抖音短视频上刷到这位大哥种了几十亩仙人掌,看上去发展得还不错,加上宁南与巧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相近,我们便想试着发展这一产业,所以特意过来学习。”巫崇云说。看着长势喜人的仙人掌,巫崇云忍不住伸手抚摸,连连称赞。得知可以购买仙人掌片去试种,他当即定下了140片。洪章明亲自挑选品相好、易存活的仙人掌片,打包好后递给巫崇云。巫崇云接过包裹,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期待,驾驶着摩托车踏上了返程。
眼下,这片寄托着乡愁与希望的仙人掌基地,正期盼一场拓宽销路的“及时雨”。无论您是水果批发商、餐饮经营者,还是渴望品味这份“河谷味道”的食客,您的每一份关注与支持,都将助力洪章明他们将这份“绿色乡愁”转化为“致富希望”。希望金沙江河谷的风里,不只飘着记忆的甜美,还飘着新生活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