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14 10:39“外来车辆长期霸占小区地下停车场的车位,我们的车却没地方停!”“高楼层的住户经常乱丢垃圾,好几次差点砸到我,能不能管一下?”……在巧家县玉屏街道湖畔社区富春小区的楼栋议事会上,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反映身边的问题。这场看似普通的楼栋议事会,实则是巧家县委、县政府以党建引领移民社区综合治理的生动缩影。
作为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重点区域,巧家县承接了5万余名移民群众。其中,玉屏街道湖畔社区富春小区面临着居民融合难、利益诉求多元、治理资源不足等问题。如何破解移民社区治理难题?巧家县以创新打造“湖畔议栈”为载体,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智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楼栋议事会
居民成为社区治理“主角”
“以前反映问题像‘打游击’,现在楼栋长就是我们的‘代言人’。”富春小区居民王大姐感慨道。富春小区将7个楼栋划分为治理单元,通过“三上三下”民主推选机制,选出7名楼栋长和19名信息员,搭建起“月月有议事、事事有回音”的民主协商议事平台。
为确保楼栋议事会真正发挥作用,湖畔社区制定了“三步工作法”,让议事会“议”出实效。
精准选人,让“能人”脱颖而出。楼栋长需经“群众推荐—社区考察—公示上岗”三道程序,以确保公信力。富春小区1栋楼栋长老夏回忆道:“我刚开始还担心这是‘一阵风’,但社区干部多次上门沟通,还组织我们到先进社区参观学习。最终大家选了我当楼栋长,我会好好干,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议事闭环,让建议变成行动。通过“提议—商议—决议—评议”的全流程闭环机制,首次召开楼栋议事会就解决了居民地下车库管理、高空抛物等23项诉求,居民提出的“潮汐车位”方案被采纳后,小区停车难得到有效解决。
资源联动,让“单干”变“协同”。针对小区门口车辆逆行现象,社区“吹哨”后,交警部门及时增设隔离栏和警示标志,并联合物管加强巡查。
组织强基
党建引领织密治理“一张网”
“移民社区治理的核心是让群众‘唱主角’,但社区党组织必须发挥‘主心骨’作用。”湖畔社区党总支书记罗金国说。湖畔社区构建“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实现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形成“党员带群众、一户带一片”的治理格局。
针对小区活动阵地不足、居民归属感弱的痛点,湖畔社区党总支实施阵地提质工程,将小区闲置用房改造为“湖畔驿站”。这一集党员活动、议事协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不仅解决了“开会没场地、活动没去处”的难题,还通过内设的“移民之家”展示厅,陈列老照片、旧物件等,生动还原了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历程和移民搬迁故事,让小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重构集体记忆,增强社区认同感。
聚焦移民群众“就业难、看病难、办事难”等现实需求,湖畔社区启动惠民服务工程,联合巧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开展“技能培训进社区”“健康义诊到家门口”等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电工、家政、养老护理等实用技能培训12场,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帮助5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针对老年群体,开通“红色代办”服务,累计提供代缴电费、代购药品等服务上百次,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为破解搬迁群众与本地居民融合难的问题,湖畔社区创新文化融合工程,打造“移民文化长廊”,通过图文展示、设置雕塑等形式展现移民文化特色,同时开展“新家园故事会”“邻里节”等群众性活动,促进不同群体交流互动。舞蹈队队长李阿姨感慨道:“以前,大家都不熟悉;现在,我们经常在一起排练节目、参加活动,关系可好了!”文化认同的构建,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了从“身安”到“心安”的跨越。
展望未来
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湖畔议栈’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平台,还是凝聚人心的阵地。”巧家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积分管理和“吹哨报到”机制。通过建立“基础分+贡献分+负面清单”的动态积分管理体系,将参与社区应急救援、矛盾纠纷调解等事项纳入加分项,激励居民不断参与社区治理;完善智慧治理平台,开发“湖畔治理通”微信小程序,实现“吹哨—派单—处理—评价”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并试点视频监控与“吹哨”平台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富春小区一居民在楼栋议事会上说:“过去是‘干部干、群众看’,现在是‘大家一起干’,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新家园’!”从“各说各话”到“共商共办”,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巧家县“湖畔议栈”治理模式成功解锁移民社区的“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