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02 14:57近年来,昭通市坚持以制度建设强根基、数字赋能为驱动、服务优化增效能、风险防控作保障,着力构建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和国有产权出让交易服务机制,实现全市土地、矿产和国有资产等资源要素高效流转和价值增值。
制度筑基,流程再造夯实交易根基。认真落实《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电子交易规则》等要求,建立常态化部门联合审查机制,制定涵盖出让交易工作规程、标准化出让文件范本、公平竞争等制度措施12个,统一交易工作流程和交易文件制式,重点加强与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严格开展项目公平竞争审查,坚决防范和清除隐性壁垒和不合理限制,切实落实市场准入“非禁即准”原则,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通过信息化技术固化流程节点,阻断人为干预空间,着力营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交易市场环境。
数智融合,全链上云提升交易质效。全面上线运行国有产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3个电子交易系统,将公告发布、竞买报名、保证金缴退、电子竞价、成交确认、交易见证和文件归档等核心环节集成于“一网”,实现“全程在线办理、操作全程留痕、过程可查可溯”。以股市熔断冷静机制为参照,针对矿业权出让,创新引入竞价熔断机制,探索报价突破预设阈值而暂停出让活动,动态调整保证金后以继续竞价等方式有效遏制非理性竞争和市场过热风险,引导企业资金从竞拍转向技术投入与产业链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严控风险,立体监督守护交易公平。立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标准化场所建设,科学设置公共服务区、集中竞价(开标评标)区、监督见证区等功能区,切实做到线下物理隔离;依托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系统,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如设备唯一性识别、文件一致性比对分析等),对涉嫌围标串标行为(如不同投标人使用相同设备标识、IP地址、电子公章异常使用、文件异常雷同等)进行自动识别预警,实现交易全过程音视频同步记录,完整立卷归档,交易行为线上实时可溯可查;自觉增强公开透明意识,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畅通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收集、核实并处理市场主体反馈的意见建议,一体推进产权交易服务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规范高效、公开透明运行。
创新服务,持续优化产权交易环境。针对全市重点、重大、紧急项目,建立“一把手”领办督办机制,提前介入谋划,全程跟踪问效,并安排专业服务人员,“一对一”指导出让人完善出让前期资料及手续,确保交易项目严格按照计划顺利推进,高效落实。同时,秉持“如我来办”理念,推行“承诺代替证明”容缺受理机制,对于非核心关键性材料,允许市场主体作出承诺后先行受理并推进交易,保障“即来即办、快办速结”,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参与便利度、满意度。截至目前,全市产权交易有效投诉为“零”,“阳光交易”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近3年来,全市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累计组织实施产权出让项目855个,成交资金44.60亿元,增值资金5.40亿元,增值率达13.78%。其中,永善县G2024-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竞价轮次473次,增值资金976万元,增值率近95%;大关县玉碗镇大坪子高岭土矿采矿权项目竞价轮次59次,增值资金5860万元,增值率近3000%;石英砂岩矿等出让项目更是成功吸引合盛硅业、福莱特等沪深上市公司报名竞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效显著。
通讯员: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