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5-25 10:16青山为纸,林海作墨,他在岁月深处书写忠诚;街巷为卷,民心为尺,他于烟火人间丈量担当。他就是永善县公安局桧溪派出所社区民警刘德云。
从警39年来,刘德云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从守护绿水青山的森林警察,到扎根基层的社区民警,岗位变了,初心未改。临近退休的他,虽已鬓角染霜,却依然奔走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路上,让警徽在服务群众中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做民情“丈量者”
用脚步叩开群众心门
清晨7时,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桧溪湖滨小镇,59岁的刘德云已穿好警服,提着工作包开启一天的入户走访。
“小朋友,你最近学习咋样,你奶奶身体好吗?”
“小伙子,你的诉求我已记下,回头帮你落实。”
“老人家,这是为您办的身份证,给您带来了。”
穿过乡间小道,刘德云挨家挨户走访,一句句关切的问候,叩开了群众的心门。
从森林警察岗位转岗至桧溪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的两年间,刘德云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庄。哪家有独居老人需要帮助,哪户生活上有困难,哪些矛盾纠纷需重点关注……他都了如指掌。
做纠纷“调解员”
用法理缝合社会肌理
“在农村,许多矛盾纠纷看似微不足道,可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影响邻里关系和社会稳定的‘火药桶’。”30多年一线公安工作的沉淀,让刘德云练就了一双洞察隐患的“火眼金睛”。
2024年春耕时节,刘德云在源胜村走访时发现,两名正在地里干农活的妇女因土地边界问题激烈争吵,双方剑拔弩张。他立即上前制止,站在地里认真倾听双方的诉求。随后,他从法律条款谈到邻里情分,耐心劝导一个多小时,最终让双方的怒气逐渐消退。
2024年12月,刘德云了解到强胜村的一对兄弟因土地归属权问题长期不和,甚至大打出手。为此,他开启了一场“调解持久战”,多次上门与兄弟俩促膝长谈,深挖矛盾根源,从亲情、法律等多维度疏导,主动邀请综治、法庭及村委会工作人员联合调解。经过一个月的反复工作,兄弟俩终于放下成见,重归于好。
“调解矛盾纠纷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关键是让双方都感受到公平和尊重,这样才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刘德云说。他不仅注重解决表面矛盾,更致力于从根源化解矛盾。
担任社区民警两年来,刘德云走访排查出矛盾纠纷近30起,成功调解22起,其中复杂矛盾纠纷3起。
做警营“摆渡人”
用传承延续藏蓝荣光
“咱们做群众工作,入户要走心、排查要细心、化解要耐心。想解开群众的心结,得在‘情’字上下功夫!”晚饭时,刘德云与派出所的年轻民警围坐餐桌,语重心长地分享经验。
看着刘德云鬓角的白发,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小高眼神里满是敬佩:“原来前辈身上不仅有徽章的璀璨,还沾着泥土的芬芳……”从青山绿水的坚定守望者到社区群众的平安守护人,刘德云用大半辈子的光阴扎根基层,早已成为群众的贴心守护人。
暮色笼罩桧溪小镇,刘德云站在派出所门前的黄葛树下整理好着装,带着两名年轻民警又踏上了集镇巡防路。街巷的路灯拉长了他的身影,肩章与警徽在夜幕中泛着微光——这束光,照亮的是39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是“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永恒底色。
通讯员:龙喜学 伍 罡 文/图